或許是因為太過疲憊的關係,整個人放鬆下來之後,很快,李毅安就在飛機上睡著了。
在飛機上睡覺的時候,他甚至錯過了危機的結束。
……
28日上午9時。
肯尼迪正式收到了赫魯曉夫發來確認撤除古巴導彈的信件。
整整一夜不曾入睡的肯尼迪,心中對於世界末日的擔憂終於安全落地了,他欣喜異常並當即回信,稱讚赫魯曉夫的決定是“具有政治家風度的決定”,同時肯定了南洋在事件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李毅安閣下的斡旋,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真正負責大國的在國際事務中所發揮到的至關重要的作用。”
至此,這場持續13天的重大危機終於結束了,人類從毀滅的邊緣被拉了回來。
第二天,也就是10月29日,美國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下達秘密命令:在六三年4月1日前撤回在土耳其和義大利部署的導彈。
當然外界對此事一無所知的,甚至就連撤回導彈也是以“維護”的名義,這當然是為了維護肯尼迪的硬漢形象。
一場引得全世界動盪不安的危機終於得到化解。
這場危機誰是勝利者呢?
沒有人知道,似乎在這場危機之中,所有人都是大贏家。
肯尼迪因為他成功的挫敗了蘇聯人的企圖,這位原本不受美國人待見的公子哥,一下而成為了美國人眼中的英雄。
至於赫魯曉夫,也和另一個世界受到批評不同的是,他受到了普遍的稱讚,這並不僅僅是因為政治上獲得的勝利。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次蘇聯有了一個臺階!不至於“被逼無奈”做出讓步,在全世界看來,蘇聯是為了人類的未來做出的讓步,甚至是犧牲。
政治上的勝利再加上沒有人需要為挫敗負責,所以,對於蘇聯來說,蘇聯依然是個大贏家,而赫魯曉夫自然也是贏家。
那麼南洋呢?
全世界都看到了南洋是如何把世界從毀滅的邊緣拉了回來。也正因如此,全世界也都體會到了南洋對兩個超級大國的影響力。
這種影響力本身就是南洋自身國力的一種體現。南洋當然也是這件事中的大贏家。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場古巴導彈危機,基本上沒有輸家!大家都是贏家!
儘管在這場危機之中沒有一個輸家,但是這場危機的性質並沒有發生改變。無論結果如何,這場危機都深深的改變了世界。
一邊是美國深刻意識到了蘇聯才是他們的生死大敵,然後他們之間從此成為了“不死不休”的敵人,在未來的二十幾年中,美國所有的政策就只圍繞著一個核心——搞死蘇聯。而這也成為了未來幾十年里美國曆任政府最關心的事情。
而另一方面,在“古巴導彈危機”期間,實力不及美國的蘇聯,立即開始了報復性的核力量擴充,甚至提出“要像生產香腸那樣生產導彈”,也就是核導彈。
蘇聯與美國之間的軍備競賽,也正是在這個時候,真正全面展開了,在此之前,壓根就沒有什麼軍備競賽。
但是一場古巴導彈危機直接改變了一切,蘇聯全力以赴造起了核武器以及其他的武器,到最後當他們在核武器數量上將美國遠遠的甩在身後的時候,卻又不得不面對一個困境。
維護核武器的成本實在是太高了!甚至高到不堪重負的地步。
這就是一場危機帶來的影響。但是影響並不僅僅只是美蘇兩國。
“真正影響的還是歐洲啊!”
置身於天堂島的沙灘上,感受著明媚的熱帶陽光,儘管事件已經結束了,但是李毅安還是忍不住思索著後危機時代世界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