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這裡還有良好的秩序,就赤道範圍內的國家來說,但凡是稍微瞭解一點的都能意識到,相比於那些不穩定的發展中國家,作為發達國家一員的南洋更有可能在戰爭條件下保持其秩序不至於崩潰。
在世界各地紛擾之中,南洋似乎成為了一個世外桃源……這不過只是外界想當然的自以為是而已,帶著生存濾鏡的那種。
和其它國家一樣,南洋自然也不可避免的置身於其中。
對於“古巴導彈危機”,或許是因為距離的關係,南洋人和歐洲人的反應是截然不同的,在歐洲相當一批人認為美國是在小題大作,甚至認為其干涉古巴主權,畢竟,古巴是一個獨立國家。還有很多人認為事件是因為美國在蘇聯附近部署的基地所引起。
這倒不是說這個時代的歐洲人多麼的的清醒,主要是因為大戰剛結束不到二十年,他們心裡非常明白,美國和蘇聯因為古巴打起來的後果是什麼。
核冬天?
他們大多數人都活不到核冬天,直接在核火焰裡就化成灰了!
所以,相比於美國的安全,他們更關心的是自己能不能活,其實,這才是人之常情,我歐洲憑什麼為了你們美國人的安全犧牲自己?
但是相比之下,南洋人則就顯得“公允”的多,大多數南洋人都認為美國有權為自己的安全搞雙重標準——原因無他,因為南洋旁邊也有蘇聯的盟國。
蘇聯確實很遠,可是雅加達很近。
萬一要是蘇聯人在那裡部署導彈,南洋怎麼辦?
當然是直接滅他了。
所以,南洋人還是非常現實的。
當然,也正因為現實,南洋人同樣也擔心大戰爆發,要不然,也不會家家戶戶都開始在那裡深挖洞,為萬一做著的準備。
所以,絕大多數南洋人普遍認為應該儘可能的讓美蘇兩國好好談談。
萬事以和為貴嘛!
大家開開心心,吃吃火鍋唱唱歌多好!
“古巴導彈危機”愈演愈烈的時候,南洋是不可能置身事外的。
10月26日,在偵察衛星發現了蘇聯的導彈發射井邊出現燃料加註車後,而且美國的洲際導彈也處於緊急待命發射狀態後。
李毅安就意識覺得自己有必要站出來表明態度了。
當天晚上七時,李毅安進行了電視講話,在講話中他首先表示不相信核戰爭會爆發。
同時又表明了南洋的立場:
“南洋的政策是堅定的站在美國一邊,竭盡全力化解本次危機。”
在這樣公開講話中,作為美國在亞洲最特殊的盟友,李毅安是不可能說什麼獨立自主的,就算是這麼想,也不能這麼說。
同時,李毅安又直接採用蘇聯最能聽得懂的話語,對蘇聯喊起了話:
“蘇聯必須要明白一個現實問題——南洋也是有核武器的,如果本次危機持續惡化,且蘇聯方面執意選擇冒險行為,那麼,我個人是非常震驚莫斯科的勇氣,畢竟自由世界在這個關鍵時刻,立場是一致,且不會動搖和分裂的。”
這是威脅嗎?
本來就是!
畢竟,武力才是蘇聯邏輯中他們最能理解的行為方式。而李毅安不僅提到了南洋,還提到了自由世界,就是在提醒蘇聯,他們現在面對的並不僅僅只是美國。
“南洋的核力量,和美蘇兩國一樣,同樣處在隨時待命的狀態,他們的存在足以讓任何冒險者保持冷靜。
而南洋的立場——現在和未來都是相同,透過和平的方式解決危機,並且願意提供一切力所及的幫助,讓這一次的危機和平化解。”
其實,之所以發表這次講話,並不是為了給美國站隊,就像戴高樂在事件中指責美國一樣,他並不僅僅只是為了表現法國的獨立性,他甚至懷揣著某種“奢望”——在大戰中置身事外的奢望。
這就是典型的法國佬,上一次是貝當投降,這一次,戴高樂只是換了一種“投降”的方式而已。
而李毅安的講話,表現上是在為美國站隊,但其實卻是在擺脫小夥伴的身份。
在二戰之後,伴隨著美國經濟和軍事上的的一家獨大,美國和包括英國、法國等國的關係,表面上看似盟友,但實際上,早就蛻變成了一個超級大國和一群小夥伴的關係,哪怕是作為二戰三巨頭的英國,也變成了美國眾多小夥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