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是下意識的,麥克米倫認為——你們怎麼能不趁機勒索我大英呢?
我大英可都做好被勒索的準備了!
畢竟,趁火打劫才是國際政治遊戲的常態,但凡有打劫的機會,誰要是錯過,那可真是缺心眼啊!
在麥克米倫一臉迷茫的時候,他並不知道的是——大英帝國實際上是綠油油的,綠油油的大韭菜!
一場談判順利的有些難以想象,在麥克米倫抵達南洋不到五個小時後,雙方就達成了貸款合約,訊息自然在第一時間對外界宣佈,而作為回應的是——美國財政部長喬治·漢弗萊指令美聯儲紐約分行拋售全部英鎊。
一場盟友與盟友之間的貨幣戰爭,就這麼打響了。畢竟,美國是不會錯過機會的。
與此同時,在官邸的草地上,李毅安和往常一樣散著步,而李國仁、趙世傑就跟在他的身側,三人一邊散著步,一邊聊著眼下的局勢。
“麥克米倫已經返回倫敦了,閣下,您認為艾登他們一定會同意我們的建議嗎?”
提出疑問時,趙世杰特意說道。
“現在繩子還在我們的手上,我們還有機會迫使他們作出讓步。”
他口上的“繩子”指的是另外5億美元的“信貸額度”,沒有這5億美元,英國人穩定不了匯率。這根“繩子”自然也就是溜狗繩了,雖然南洋很少有人養寵物,但是這點常識他還是懂得的。
“放心吧,艾登那個傢伙,是個典型的帝國主義者,他很清楚什麼對英國最有利,發行“印度洋英鎊”,掌握非洲以及中東部分國家的貨幣發行權,是對英國最有利的選擇,不僅可以掌握各地的貨幣發行權,而且還可以透過掠奪性的“貨幣合作”,割取當地的財富。他是不會錯過這個機會的,當然……”
抽了口雪茄,李毅安的嘴角上揚,上揚到咧開的角度。為什麼是“印度洋英鎊”,在為現在英國不僅擁有半個非洲的,包括阿聯酋在內的多箇中東國家,都是其保護國,哪怕就是伊拉克,也是標準的親英狗,英國入侵埃及,整個阿拉伯世界,甚至包括巴基斯坦等綠化國家裡,伊拉克的決定是另類的——它第一個站起來支援。
為了大英,甚至可以背叛阿拉伯兄弟,這樣的親英狗,要是不讓他加入“印度洋英鎊”,他肯定會哭說——大英爸爸,你不能不要我啊!
到時候會哭著喊著,要加入其中。
而像伊拉克這樣的國家都是未來“印度洋英鎊”的潛在成員,不僅如此,未來整個英聯邦,都有可能成為其中的成員,到時候,在其中發揮主要作用的,就接受了大部分帝國遺產的南洋了。
“對於我們而言,就是藉助英國的帝國餘暉敲開了他們的大門,作為印度洋央行的董事,從中獲取的回報是極其豐厚的,而且,也可以利用把,把南洋元打出去,變成英鎊區內的一種國際貨幣。”
其實,這就是“借殼上市”,畢竟,英國的衰退是不可避免的,從工業規模上,累死英國也不可能追上美國了,當然,也趕不上南洋,畢竟,人口在那裡。工業是需要人口作為支撐的,沒有這個支撐,英國還會繼續衰退下去,哪怕是用“印度洋英鎊”穩定了英鎊區,但是光印錢沒有相應的工業產品支撐並不是長久之計。
就像非洲法郎一樣,在法國的金融家的精心策劃下,透過法郎與非洲法郎之間實行固定匯率,法國在佈雷頓森林體系之外形成一套“法郎體系”。
透過與非洲殖民地的貨幣“合作”,法國既能抵消美國壟斷國際金融對法國的影響,又能利用貨幣與金融工具有效控制和掠奪法屬非洲國家,還能影響這些國家的政治、外交,一舉多得。
這大大便利了法國對這些國家的投資,不僅壟斷了非洲法郎區國家的資源收益,還透過一系列的操作,讓法國賺得盆滿缽滿,每年可以從非洲獲得約5000億美元的直接收入和利潤。
而與此同時,由於這些國家高達65%的外匯儲備都是法郎,因此非洲法郎區國家實際上只能從法國進口消費品。這就是典型的“新殖民主義”。
過去是炮艦殖民,現在是貨幣殖民。
便是貨幣殖民,是需要以工業作為支撐的,到了二十一世紀,伴隨著東大生產的崛起,東大產品的輸入,導致法國從非洲的撈金能力大為降低。畢竟,法國自己的生產力,都被東大沖擊的不要不要的。
而這也是為什麼,李毅安願意幫助英國建立“印度洋英鎊”的原因,就是因為對自身生產力的自信。哪怕是南洋在未來的印度洋央行中只佔45%的股份,那每年也是幾千億美元的回報啊!
這樣的機會,又怎麼能錯過呢?
“在這個央行裡,我們只堅持一點,就是南洋元併入其中,成為結算儲備貨幣之一,透過與英鎊的捆綁,實現南洋元的國際化,嗯,或者說,藉助英國目前的影響力,與英國合作在佈雷頓森林體系之外形成一套“英鎊和南洋元體系”,”
這個體系遠遠大於法國精心構建的“法郎體系”,因為法郎的影響只在非洲部分地區,而大英帝國嘛,那可是大英帝國,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啊!
但這只是第一步。
李毅安的終極目標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