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過就是擬定的作戰方案裡的理由罷了。而真實的目的是什麼?
是為了加劇戰爭給普通人帶來的痛苦,以便為一個更加深遠的目的而服務。
幾個小時後,在一間茶館裡,李國仁見到他此行的目標人物,一個只有四十五歲的中年人。
兩人一見面,李國仁就問道。
“我是應該稱呼您帕農榮先生,還是陳先生。”
“在泰人面前,我是帕農榮,在國人面前,我是陳嘉祥。”
來人答道。
“那你更願意做那個呢?”
“陳嘉祥!”
陳嘉祥直接了當的答道。
“沒有幾個華人願意背祖忘宗,改名換姓,可是為了生活,也只能如此……嗯,也只能如此了!”
陳嘉祥的回答,讓李國仁滿意的點了點頭,他並不知道的是,在另一個世界,眼前的這位陳先生成為戰後第一任首相後,頒佈的第一道命令,就是恢復暹羅的舊時國名“暹羅”,這個國名是明太祖朱元璋冊封的國名。而39年,暹羅改名為……,本質上就是和其國內大泰主義有關。
而陳嘉祥之所以將其復回原名,則是為了打擊暹羅國內大泰主義,但是,很快他就因為軍事政變下臺,不得不流亡中國。
這人雖然有一個暹羅名字,但是骨子裡還是中國人。
說罷,陳嘉祥就問道。
“我知道你代表的是什麼人,我只想問,伱們的目標是什麼?是僅僅侷限於起義,還是有更長遠的規劃?”
面對陳嘉祥的反問,李國仁則說道。
“不,準確的來說,是你想要什麼!而不是我們的目標,畢竟,我們的目標再遠大,也需要你去執行,如果我們能夠達成一致的話,相信我,我們能夠提供的幫助,將會遠遠超出你的想象。”
幫助!
他這次過來就是為了給他們提供幫助的,當然,不是以婆羅洲的名義,而是以另一個身份。
而且提供的幫助也將遠遠超過了他們的想象。唯一的問題就是,他們願意走到那一步!
這才是最關鍵的問題。
“你們願意走到那一步?這個選擇現在在你們的手裡。”
面對這樣的問題,比利不禁陷入了沉思,思考良久之後,他才說到。
“我們願意走的很遠,遠到很多人不一定願意支援我們。”
“那也不一定……”
就像是打啞謎一樣,李國仁說到。
“別人不願意,不代表我們不願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