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事情往往都是如此,雖然李毅安滿懷熱情的想要把那五十萬發化學炮彈據為已有。
但是從地位上知道其位置之後,他就隨即陷入了沉默。
炮彈在萊茵河對岸的軍火庫裡,那地方現在還在德軍的佔領下。
得了。
那就再等等唄。
等到巴頓的第三集團軍渡過了萊茵河再說吧!
在等待的時候,李毅安倒也沒閒著,而是和柏林恢復了聯絡,聯絡什麼?
無非就是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STG44突擊步槍的彈藥,一個是化學武器。
前者,柏林也沒有辦法,因為產量的關係,就連德軍自己都不夠用,因為彈藥不足,德軍甚至都下達命令,要求前線計程車兵只有在緊急情況下才能使用自動射擊。
但是柏林回覆的電報中,依然透露了一個訊息,前線的彈藥不足是運輸問題,在魯爾地區的兵工廠裡有大量的彈藥。至於化學武器,答覆也是一樣——都在德國控制區內。
儘管柏林的電報回了和沒回沒太多的區別,但李毅安仍然提醒他要注意自己的安全,並且特意強調期待著與他的見面。
在接下來的半個月裡,李毅安一直都呆在前線,不過與之前不同的是,他在指揮所裡有針對性的對幾家生產STG44、MG42以及其彈藥的軍工廠都列入了“搜尋計劃”,甚至還包括炮彈生產企業。
“如果盟軍咱們阻止拆遷機器呢?”
“現在他們根本就顧不上,咱們要的就是打一個時間差,咱們的位置就在前線與後方之間,等到後方的那些接管工廠的文職過來,至少要等到一個星期之後,給那些德國工人發高工資,組織他們拆運機器,這些機器運回婆羅洲,用途可是很大的!”
只要有麵包、香菸,那些德國人肯定不會拒絕幫忙的,畢竟,對於他們來說,眼下最重要的是麵包,有德國技術人員以及工人的幫助,拆運機器裝置,應該不是什麼難事。
畢竟,現在對於那些德國人來說,最重要的是麵包,而不是其他。況且那些機器裝置本身就不屬於他們,而是屬於那些將被定為戰犯的德國企業家。
想了想,李毅安又說道。
“人手不夠的話,我再從北非給你們調一些人來,最近幾天,國內就有一批人手過來,他們即便是再訓練,也趕不上遠征了,不過監督折運還是可以,總之一句話,我們需要這些工廠!”
目前國內的招工非常順利,畢竟,婆羅洲公司待遇好,直接發美刀的早就已經在國內傳開了,甚至還被報紙大肆報道。
甚至還有一些佔領區的青年人在得知訊息後,特意跑到大後方,畢竟,沒有誰能夠拒絕領取高薪的機會。
至於人員運送,現在駝峰航線每個月運力已經超過4萬噸,回程的時候,帶個上萬人,簡直不要太輕鬆。
人力,絕對不會有任何問題。
事實證明,李毅安明顯高估了美英兩國監管工廠企業的文職軍官們的效率,在盟軍進入科隆等魯爾地區後,許多企業在長達一個月的時間內,都處於無人監管的真空狀態。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那些文職軍官們擔心佔領區還有潛在的抵抗分子,他們希望等到治安完全恢復之後再過去,而進攻部隊顯然不會把自己的部隊浪費在看守工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