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婉婉的死未給七景帶來太大影響,卻也並不像她想象的那樣,毫無關係。因為就算她不主動去關注,卻始終架不住,總有人時不時的在她耳邊提起。
那些進宮來的命婦啦,妯娌啦,甚至是宮裡的一些宮人之類的……旁人她並不在意,提起她不理,便也就識趣的住了嘴。可季氏提起,她還是乖乖的聽了。不過,季氏的態度,卻也讓她莞爾。
“年紀輕輕的,到底是有些可惜。”
“不過,也是活該,有那樣的爹孃,會有這樣的下場,到也不難想到。”
“那蘇夫人生生逼人停妻再娶她,又討了什麼好?所以說這人啊,命裡無時莫強求,強求來的,都守不住。”
“就是可惜了老太太,唉,我前兩天瞧著,比當年在鄉下時,可是差多了……”
七景聽著,她一會兒感嘆,一會兒幸災樂禍的。最後再一琢磨,她這是徹底放下了,把這一家也就當個笑話看了。跟她說這麼多,到沒其他意思。大概是想讓她痛快一下,畢竟之前,蘇家對她可實在算不上好。
認真算起來,能算仇人的。如今仇人死了,倒黴了,她當然應該痛快的。
而且,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這個母親每次進宮,總是要給她講各家各戶的八卦。大概是以為,她身處深宮,又沒有母族支援,所以定是訊息閉塞。她是在以她的方式,盡一切能力幫她。
這麼一想,即便她對蘇家的那些破事沒興趣,依舊聽得十分開心。
而季氏也不是時常能來的,所以,七景能聽到的,也並不多。她十分樂意,繼續維護她這一腔的慈母情懷。
聽得多了,對蘇家的現況便也就有了些瞭解。
蘇婉婉死了,蘇家上上下下,沒有人為她悲傷。甚至有人還暗暗慶幸,甚至歡呼。她再不堪,也曾是太上皇的妃子。即便太上皇不在了,即便當今皇帝是自己搶來的帝位,可到底是一家人。誰也不敢說,在未來,十年或二十年之後,今上會不會突然就需要孝這個字來為他所用。一旦需要,這個太妃,就有可能被重新提起。
所以,就算很多人都想弄死她,卻沒人敢動手,只敢捧著她,隨著她。而這樣的後果,就是折磨蘇家人,毀的是蘇家人的名聲。
所以不少人都看到,跟蘇家多少有些關係的,全都紅光滿面。便是蘇老太太和蘇夫人,最近都出了次門,腰板也直了些。
後來還聽說,久不回蘇家門的幾個庶女,也先後回了次蘇家。
至於那個失手打死了蘇婉婉的人,被告了個殺人罪,結果卻只判了個流放三百里,服勞役十年,連刑都未受半分。
這讓很多人猜測,這個所謂的失手,是不是其實是有心人刻意為之。而懷疑的物件,一是蘇夫人,二是如今已成了病公子的蘇公子。但沒有證據,更無人指控。事情便只能不了了之。
大概是這樣的猜測傳到蘇夫人的耳朵裡,蘇家在將蘇婉婉下葬之後,立刻關門閉戶,再不出來。如此,未過兩個月,各種流言,也就淡了。
京城人多,各種話題也多,推陳出新,誰也不會死盯著早已落迫的蘇家不放。
而最新最熱的話題,不是文院舉行的文鬥會,也不是武院正在準備的武鬥會,更不是齊王看上了陸夫子的女兒,更不是某某官家的雞毛蒜皮的小事……
最熱的話題是,《大漢報》的發行。
沒錯,《大漢報》。在他們最偉大的大漢朝開國皇帝陛下的指導下,由燕王和齊王為主導,以文院夫子以及一些成績極為出色的學子的共同協作下,共創而成。
為了《大漢報》的問世,皇帝陛下將六部的官員,全都派了些下來,全力配合他們的行動。
花費足足三個月,終於完成了《大漢報》的問世。
《大漢報》是什麼?那可就厲害了。《大漢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大到國家大事,小到雞毛蒜皮,就沒有它不知道的。
而且,一份,只要三十文錢就能買到。
三十文錢,那麼大一張,上面全都是字……買回家,給家裡孩子學認字,不要太划算……
咳!
不管外面的人怎麼看,但顯然,《大漢報》賣的非常好。
皇帝擺明了,這是朕的產業。誰敢不捧場?何況,這東西確實很好。
仕農工商,不管哪朝哪代,人們對於文人總有一種近乎朝聖的仰望心理。若是能認識個字,哪怕只有那麼一兩個,便已足夠驕傲自得的了。
可事實上,很多府裡的下人,很多百姓,他們一輩子都不識字。需要籤什麼時候,永遠都是按手指印。
他們沒有夫子,也沒有錢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