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大明公務員> 第九十五章 參觀紡織廠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十五章 參觀紡織廠 (2 / 2)

畢竟南方已經有太平鐵廠了。

對於太平鐵廠,朱元璋很瞭解。瀋陽這裡不過是一個複製品而已。並沒有什麼可看的。而紡織廠卻是一個新鮮事物。

朱元璋用過午飯之後,就帶著一群侍衛跟著何夕去了紡織廠。

紡織廠是建立一個很大的院落之中,在這個院落之中,有很多木頭房子。這些房子也都新修建的。甚至幾個木頭房子上面木枝,還抽出了細細的嫩芽。可見這木頭根本沒有做什麼處理,直接用了。

這也是沒有辦法。

不僅僅是這裡,遼東很多地方都是這樣的。

源源不斷的高麗移民進入遼東。數以百萬計。這需要大量的房子。

畢竟在遼東這個地步,冬天裡沒有房子的話,下場只有一個那就是凍死。所以修建房屋是當務之急。燒磚這一件事情,何夕也去安排了。有足夠的煤鐵,燒磚也不是一件難事。但是問題,大規模燒磚也是需要時間的。

於是木頭房子就是最好的選擇了。

特別是遼松運河開通之後。

之前為什麼要從鴨綠江上運木頭,並不是遼河上面沒有木頭。而是鴨綠江兩岸多山。山上砍倒木頭之後,輕輕一推,就能滾落在鴨綠江之中。順流而下。省人工。

而遼河兩岸,雖然也有大木,但是這些大木距離遼河都是有一段距離。將一根大木從山中拖進遼河,也是很費力氣的。

而今松花江那邊可不是這樣的。

松花江那裡比鴨綠江兩岸還要荒涼。合抱大木,要多少有多少。而且之前沒有人砍,即便是在平地上,也有很多可用的木頭。順著運河過來,比之前方便多了。

遼松運河已經影響到遼東木材產業。最少遼東木材產量,比之前更有想象空間了。

所以遼東別的或許缺乏,但是決計不缺少木材。

在什麼材料都緊缺的情況下,木頭建房子就是首選了。很多人覺得這種房子不能禦寒,其實不然,中間都是整齊的原木。再糊上泥,形成土牆,很保暖。更不要說在房間下面再挖出火道,足夠過冬了。當然了,木頭沒有處理。或許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不管 怎麼說。先過這一關再說。

朱元璋並沒有對這樣急就章的工程多說什麼。

直接進入廠房之中。

說死廠房。其實根本稱不上房子。而是一個大棚。一個個架子支撐起茅草房頂。正因為是這種,樑柱結構,所以整個廠房面積很大。有數百平。裡面擺放著近百臺織機。

此刻雖然有這麼多人過來。但是這些織女們。一個個都注意著自己手中活,沒有一個人敢抬頭看。只有織機的聲音。

這也是何夕早就培訓過的。

燕王跟著在朱元璋身後,此刻他大感興趣。因為這織機與他見到的織機不一樣。燕王在馬皇后身邊長大。馬皇后也是常年織布的,也是幾年前大病一場後,才什麼也不做了。

燕王對紡織機並不陌生。

而今眼前的紡織機完全不一樣。

首先材質不同。

這紡織機是鐵木結構。支架雖然是木頭。但是很多關鍵部位都是用鐵的。而且很是輕快。飛梭來往,一時間燕王都看不清楚到底有多少飛梭了。只見織布非常之快。

一個布頭,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生產出來。幾乎在他看的這一會兒,就產出數尺。

這太快了。

燕王對織布機的效率是很清楚的。一般來說,一天下來能織出一匹,已經相當不錯了。一匹數丈,但是按眼前的速度,一臺織布機,一天將是原本的織布機的數倍。

燕王說道:“這不可能。”

燕王隨即從一邊織好的布匹中拿出一匹,一頭給身邊的侍衛,一頭自己拉開,一看與江南布匹的尺寸一模一樣。不,不一樣。這布匹要比江南的寬。

一匹布,一般是四丈長,也就是四十尺。而寬度就不一樣了。一般不會超過四尺的,原因很簡單。這是兩手之間的寬度。因為紡織的時候,需要讓人的兩手放在兩邊,所以這個寬度也固定下來了。

但是而今新式的紡織機解放了人的雙手。如此一來,想多寬就多寬。只是為了方便。與這個時代接軌。也要按照這個時代習慣來。於是布匹寬四尺有餘。比別的布匹實惠。但又不至於增加太多成本。

就有了現在的尺寸。

燕王一摸,忽然鬆了一口氣,說道:“還好是麻布。”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