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日本泥潭
朱元璋聽了也輕輕一笑。說道:“藍玉這些年囂張跋扈, 沒有少別人吃虧。此刻自己吃了一個啞巴虧,這下好看了。”
何夕說道:“陛下。而今不是好看不好看的。對於日本使臣,永昌侯不敢擅專,請示陛下該怎麼辦。”
朱元璋冷笑一聲,說道:“不敢擅專,他已經做了。”
何夕聽了。也不敢多說話。
因為朱元璋的話,從某種意義上是對的。
因為人臣沒有外交之權。不管發生了什麼事情。不管藍玉自己吃了什麼虧,不管藍玉自己情願不情願,日本使臣既然來了。藍玉就必須送往京師。這裡根本沒有藍玉做主的空間。
他請示個什麼啊?
他請示這個方式,本身就表明了他的心思,他想讓朝廷斥責,不接納日本使臣。
但是身為在外領兵大將,在很多事情上是不能碰的。戰和之權,不在前線,必須在中樞。藍玉或者自己沒有覺得。他這個做法,其實是犯了忌諱的。更不要說,朱元璋是一個眼睛裡面不容沙子的君王。
這一點小貓膩,想要瞞得過他。簡直是不可能的。
朱元璋說道:“何夕,你覺得該怎麼辦?這日本,打不打?”
何夕思忖片刻,說道:“陛下,臣說句實在話。如果想打退日本,或許容易。文武相濟即可, 一邊打,一邊與日本談。我看著一次小動作。更多是日本上層某個人貪了利而已,等他們損失太大了。自然會退走。”
“如果想要打日本,要比打高麗艱難更多。並且曠日持久。”
日本與高麗是完全不一樣的。高麗王朝已經到了亡國邊緣。不是而今在亡國邊緣,而是在元朝入侵的時候,就已經到了亡國邊緣,從某種意義上,高麗要感謝元朝, 當高麗王朝成為元朝的屬國之後,也就讓高麗王室有了保證。最少。高麗內部問題不可能讓高麗亡國。而元朝亡國這一件事情。其實影響到了高麗王朝的根基。
這還要感激上任高麗王王祺,他或許不能算是明君。但最少是一個合格的君王。他在關鍵時刻的判斷。挽救了高麗王朝。但很多隱患都延續下來。否則他自己也不會死於非命。
高麗是一個破房子,已經到了一推就倒的地步。
而日本不一樣,日本足利幕府,還是全盛之時。足利義滿是足利幕府之中最強盛幕府大將軍。而且即便不說這些。單單說國家認同這一件事情上, 高麗人遠遠比不上日本人。
即便是在隋唐的時候,日本人就覺得自己能與大唐相提並論。故而有日出之國天子致日落之國天子這一句話。
身為中國人。可以說日本狂妄。但是日本內部貴族還真這麼想。足利義滿被日本人詬病的一點,就是足利義滿接過日本國王稱呼。這甚至不是大明冊封的。只是書信的抬頭而已。
足利義滿沒有反駁。
就讓很多日本人指責。
何夕也打過好幾仗了。不敢說有名將之姿,但是他對古代戰爭也有最基本的瞭解了。那就是古代軍隊雖然有戰鬥力差距。但遠遠小於後世大國與小國之間戰鬥力差距。
後世一些小國的戰鬥力。估計還在中華民國以前的水平。五常已經進化到他們看不懂的打法。但是這個時代不一樣。即便有了火器,拉開了先進國家與落後國家的差距。
但是彼此之間差距,依然不是太大的。
放在日本這個國家,更加特別。
因為日本根本不是中國意義上的統一國家,而是中國意義上的封建國家。
就是分藩建國的國家。
至於是中國意義的封建國家好打,還是中國意義上的官僚國家好打。這一點,漢代很多大家已經論述過了。他們結論之一,就是秦之所以滅國,就是沒有分封子弟建立國家屏衛王室。
這其實是有道理的。
放在日本現在的狀況。日本各大名都是世襲領地。所以,即便大明一舉攻下京都。估計足利家會推到關東繼續戰鬥。而日本其他大名也不會聽朝廷的。
除非朝廷准許他們維持現狀。
如果大明允許他們維持現狀。那麼朝廷為什麼要打日本?就是要與足利家爭幕府的大將軍嗎?
如果不維持現狀。那大明就要在日本至少長期佈置幾十萬大軍。要知道,說日本很小。但是日本六十六國。最少有兩三個省大,人口也接近千萬之數。更不要說。日本常年征戰,連農夫都打過仗。還有什麼一揆,可比高麗難對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