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夷夏之變
這些人都是燕王的根基所在。
甚至這裡還要引申出一個問題,信奉回***的漢人,還是漢人嗎?
這個問題更是讓燕王不能不多想。
燕王統治核心,就是漢人。而漢人的思想與***教的統治方式是不可調和的。燕王也不允許***教的特殊地位。
燕王態度也很明顯了。
只是,燕王也知道,這個決心不好下。
自從***興起之後,這一片土地之上,已經有很多國主,最後都皈依了***。也包括歐洲的一些國家。
原因很簡單,絕非信仰。而是利益。
信奉***教,當地的***本土勢力都會投奔他。根基立即就穩固了。而不信奉***教,問題一下子就大了。
燕王想要和平接收帖木兒的版圖就近乎不可能了。
不僅僅這一件事情不可能。同時燕王也要面對,今後很有可能出現的。本地人高舉***教旗幟反抗燕王的戰事。
對於這種自發的抵抗,燕王很頭疼。那種數十萬人的會戰,燕王並不怕。人數越多,會戰的規模越大。就越能發揮出火器的威力。
但是這種山溝溝裡的堅持與抗爭,卻讓燕王頭疼。
阿富汗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與國家。那可是窮山惡水出刁民的地方。大英帝國,蘇聯,美國都在這裡折戟沉沙。燕王自然也知道當地的地理形勢。
不動手平定,影響自己的威信。
動手,耗費巨大,恐怕也不會有一個好結果。
但是有些事情可以妥協,有些事情不可以妥協,哪怕是再難,也要堅持下去了。
只是燕王也不想做得那麼決然。
首先,他延請當地阿拉伯長者,對***教也表示了尊重。但也僅僅是尊重而已。他立即從大明尋找回回學者,來這裡與***教長者辯經。將***教經典統一翻譯成為漢語。
至於內地回回學者是什麼樣子。
這個有些不好意思。
一句話,明代回回學者一直在做一件事情,就是將***教經典與四書五經內容互證,就是兩者之間打通,成為一個體系。
這其實也是佛教走得道路。
佛教剛剛到中國的時候,與當地也是水土不服。後來,佛教吸收了大量的玄學。將佛教與玄學打通,幾乎是一體了。然後儒家又從佛教之中吸取了很多內容,成就了理學。
從此佛教成為中國文化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回回學者們想走的道路,也是這樣的道路。
這些人是所謂的熟回。
只是可惜了。熟回在明末,還有清末回亂之中,幾乎沒有了。
明末的時候,西北迴***長老們起兵反抗清朝。被幾乎殺絕了。而同治回亂之中,民族矛盾尖銳,更是不允許緩和派存在。更不要說,明代人民族政策其實是各族融入漢族之中,但是清代的民族政策,就如同蘇聯一樣。因為小族臨大國,所以要分化下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