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大明公務員> 第四十一章沉重的債務負擔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十一章沉重的債務負擔 (1 / 2)

第四十一章沉重的債務負擔

何夕將整個鐵路修建計劃公佈出來後,幾乎整個定國是會都震驚了。總體上,下面大部分的提議只要不是太不靠譜,都被批准了。

如此龐大的計劃,讓上上下下的人覺得,不真實。簡直就好像是在做夢一樣。

能來定國是會的人,都不是傻子,只需簡單計算一下,他們就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何夕這個計劃,給未來大明增添了沉重的債務負擔。

簡直是還不清的那一種。

只是,這關他們什麼事情?

是的,關他們什麼事情?

大部分從地方挑選出來的豪強們,他們首先考慮的從來不是朝廷的。是的,這些人之中,固然有一些人還是有家國情懷的,但是不多。

真的不多。

畢竟,他首先要考慮的,其實並不是國家會怎麼樣?而是自己會怎麼樣?在朝廷這樣的政策之下,對自己有什麼好處。畢竟,他們每一個人下面都有一大幫子人。

不將下面的人給安頓好,他們自己都不會好過。

權力擁有者只會對自己的權力來源負責。這些人或許還沒有想明白這個道理,但是他們在考慮問題的時候,已經在用這個思路思考了。

他們的權力在哪買?並不是大明朝廷。而是他們自己擁有的實力。他們是有實力被朝廷邀請過來的,而不是相反。

他們的第一需求是保住自己的實力,而不是相反。

有實力,就有地位。而他從朝廷這裡搞出來政策,對他們有好處就行了。至於朝廷收不收得了場,是他們需要想的嗎?

官僚們的權力來源於上,所以官僚很容易忽略下層百姓的利益,用來討好上面。但是這些人,說國會代表也好,議員也好,他們的權力來源在於下層。看似只需要向自己支持者負責,但是他們的支持者,不等於絕大多數百姓。

天然有分裂傾向。

所以,古代中國最忌諱黨爭,因為一旦黨爭了,官僚體系就要對下負責,而不是對上負責。那麼國家體系內部撕裂。

這也是何夕思來想去,為什麼要加強皇權的原因。

因為除卻皇權,何夕很難找到一個最大程度與廣大百姓利益貼合的權力運作方式。就皇室來說,只要明君,就知道他的利益與底層百姓高度重合。

世家做大也是一樣的。

中國太大了。以至於各地方上,不得不存在一些地方利益集團,而中央政權不打擊這些利益集團的話。這些利益集團是可以成立一個新的政權的。各地都是有這個基礎的。畢竟中國分裂政權也是不少的。

在別的國家,或許只有少數部分可以組成一個國家。就好像法國,只有巴黎。這是天然的也是必然的。法國人自己都將法國分成巴黎與其他。

這種情況也不是今天才有的,很早就是了。

而中國放任地方權力,那就是幾個新的國家,不知道幾人為王,幾人為皇。

所以,漢代確定打擊豪強的政策,塑造了真正的大一統。

中國古代的政治體系,簡直太精密了。很多東西,你想到的,古人早就替你想過了。這也是何夕最終否定了議會制度的原因。

中國人不理解為什麼英國這麼多年了,還是英倫三島,內部還有分裂傾向。其實,這種中樞與地方的權力邏輯,是其中問題之一。

所以,定國議會將來怎麼樣?都必須是內閣體系的對立面,作為制衡內閣體系,制衡行政體系而存在。而行政體系,看似失去了一些重大事務的決策權。但是實際上,他們才是大明體制的核心。

不過,這樣做也不是沒有好處的。

最少,新皇普施恩澤,天下同慶。這些地方豪強得了朝廷的好處,想要朝廷政策上的傾斜。自然要擁護朝廷。

他們就能代表地方上絕大數百姓,所謂的民意。

有他們的支援,地方上就不會出什麼亂子。

何夕在將整個行政體制改革推行到地方的時候,也會順利很多。

當然了,新的制度代替舊的制度,不會一帆風順的。

何夕為了這一次改革,做了很多事情。從中央到地方的改革,不僅僅是一次改革,也是***對原來南京政權的清洗。是新思想對舊思想的淘汰。要做這一件事情的,不僅僅是何夕自己,還要所有從北京出來的人。

而他們就是現在大明朝廷的核心。

所以,這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鬥,何夕輸的可能性不高。只是,這一次改革,對地方豪強也是有一些影響的。

畢竟,這不是簡單的新法代替舊法。是一次徹底的洗牌,利益重新分配。地方豪強的利益也會受到影響。

只是好影響,還是壞影響就不好說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