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官員加上吏員數量上超過軍隊的日子,已經指日可待了。
如此一來,大明一年行政支出加上軍費支援,一億元只能說勉強夠用。
好在,如此多的人手,也帶了大量賦稅的有效徵收。
何夕估計,在隆武九年。也就是他準備卸任的時候,歲入三億元,乃至更多都是有可能的。
只是,還清那三十多億元的國債,還是一個天大的難題。
畢竟在何夕看來,這天下到處都要花錢,修黃河需要錢,修淮河需要錢,修海塘需要錢,修鐵路不需要了,發行了公債。
三十億元也需要緊衣節食數年,乃至於十數年才能還錢。
只是這麼大的變化,在幾年之內做成。何夕付出了很多。
在何夕手中影響到的人,不知道多少。不知道多少家庭,被何夕大筆一揮。送到了海外。也不知道多少人在何夕的政策之下,家破人亡。
這還是何夕將代價轉嫁到了國外,由安南,占城,暹羅,等好些國家承擔了這些代價。讓何夕又對內緩和的餘地。
否則,這一場變***更加殘
酷。
這也是中國變法總是難以成功的原因。
中國太大了,僅僅是維持穩定,已經用掉了幾乎所有的政治手段與辦法。想要讓中國變法成功。幾乎好像讓大象從火圈之中跳過去一樣。
不管多麼精妙的設計,多麼好的設想,在執行之中,總是要走形的。
即便何夕也必須承認,其實下面有很多人打著變法的旗幟,舉起何夕的招牌。為非作歹,做了很多事情。
何夕有些知道,有些不知道。
知道的這些,將來何夕自然會一一收拾,但並不是現在,不能壞了變法大局。至於不知道那些,何夕也沒有什麼辦法。只能以後好好看看了。
何夕的人望與威信,在變法之中,迅速的消散。
無他,在此之前,何夕是挽狂瀾於既倒,重造天下的周公。但是隨著變法的深入,無數人因為何夕政策利益受損。
對何夕怨恨非常。
人有一種感覺,但凡得到的東西,他們覺得這是自己的功勞,但凡失去的東西,一定是別人的過錯,而人們對失去的東西印象更深刻。
這種情況下,因為變法獲利的利益集團們,對何夕的支援,也大不如前了。
無他,何夕雖然想進行資本主義革命。但是何夕對資本從來是保持警惕的。在很多方面進行限制,損傷到了一些資本的利益。
對於這些人,他們是記在心上的。
更重要的是,何夕已經不能再給他們什麼了。
而失去了利益的人,對何夕恨之入骨,而偏偏這些人遍佈在天下各地,作為舊勢力計程車紳們,他們都是聰明人。迅速與新生的資本主義苟合,同流合汙不說。即便,他們失去了掌控天下的權力,但是因為雄厚的底子,他們依舊是天下數一數二的勢力,有很強大統戰價值。
安撫他們,也是作為統治者必須要做的事情,否則很多事情都容易被搞亂。
商鞅死於法,人類並不感謝羅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