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何夕更知道。
其實絕大多數的戰利品,根本沒有到中樞的手中,而是被前線將領與士卒瓜分了。即便何夕再強調軍紀也沒有用。
大部分明軍當兵,就是為了升官發財,出人投地。
而且朝廷如果與前線將領與士卒搶奪戰利品,失軍心不說。還很有可能引起別的事情。
於是,何夕也只能制定了一個潛規則,那就是前線戰利品,三成歸朝廷,三成歸將領,三成歸士卒,一成算是損耗。
之所以是潛規則。那就是上不了檯面。
上了檯面就與大明軍紀直接衝突。畢竟大明軍隊應該秋毫不犯才對。
但是實際上,不要做太過分,只求財就已經相當不錯了。
當然了,這些戰利品即便不在大明朝廷手中,也在大明經濟圈裡流動,為了支撐東南戰事,各種產業是很興旺的。所謂的戰爭景氣。
而今戰爭就要結束了。
很多事情都要畫上句號了。
而今何夕將內部矛盾轉嫁到外部的手法,已經很嫻熟了。
就比如這一次,這一場戰爭,不僅僅是貴州土司南遷了。還有很多地方豪強,也被強制移民了。甚至何夕也決定形成制度。
將來每一個藩王出外就藩的時候,就會讓朝廷統計名單,將各地的地方豪強給收刮一下,帶走。
這樣做也是有好處的。
就看大漢王朝,西漢前期,一代代將關東地方豪強遷徙到關中修陵墓。關東一直在朝廷的掌控之中,後來廢除了陵邑制度,關東立即出現了很多世家門閥,關東非大漢所有了。
一帶帶遷徙,可以讓大明朝廷直接管理地方變得容易。也讓一些地方上更多在中樞朝廷的掌控之中。而這些地方豪強在國家內部,與貴州土司一樣,是損害國家統治的存在,但是放在外部,殖民地,中國的宗族可比公司,更適合開拓,與在海外紮根的。
也算是儘可能保持大明中樞統治能力,以應對未來多變的局面。
當然了,大明財政收入如此之高,也不僅僅是戰爭的情況。還有句是變法形成的統一市場,組建形成。天下重新一統之後,各方面的增長了。
等等。
不過,戰爭即將結束,何夕也不準備在任期內再次發動一場戰爭了。一些事情也要做準備了。
比如變法。
推行了兩年的時間,地方上大部分變法已經差不多了。
有何夕支援,背後有一個完整的利益集團。地方反對勢力更是在何夕的鐵拳之下,蕩然無存。即便有一些小插曲,也只能是插曲,僅僅是插曲而已。.
只是何夕也知道,大部分地方府縣,其實並沒有太大的變化。
無非是,衙役變為吏員,吏員吃公家飯,由地方讀書人報考,能夠升官。一個縣中,也多了好幾個官員。
原本地方上,一個縣最多十幾個帶品階的官員。但是而今一個縣最少十幾個官員,多的話,有上百個也不多。
加上吏員最少幾百了吏員,還有警察。
吃公家飯的人太多了。
一個縣最少一千多人。如順天府,應天府,這種官員吏員超過兩萬多的府,並不是太多。但是蘇州。松江,泉州,營口,等十幾個還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