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洛陽危局
而且趙庸的家人也不是都在南京的,他身邊有兒子服侍,還有其他家人在其他軍隊之中當官。
也就是他即便是投了北京,也不可能絕後。
既然如此,就未必不能考慮。雖然家中妻妾,還有很多子孫都要死。但是總比全家一點活路都沒有好吧。而且,他承認自己無能之後,他想要保全自己的榮華富貴,保全子孫的榮華富貴,就不能用戰場的辦法了。
只能用戰場外的辦法了。
而戰場外有什麼辦法?
不就是眼前的事情嗎?
趙庸嘆息一聲,說道:「好。我願意見老宋一面。好好談談這一件事情。」
「世叔英明。」宋晟的使臣說道。
願意談,其實就等於成功了一半。
宋晟與趙庸在安邑城外相見。
這個時候的趙庸頗有一些風範,兩人根本沒有帶侍衛,單人單騎赴會。
兩個人相見,箇中滋味很不好說。
許久沒有是出話來。
亂世之中,每個人都身不由己。特別是宋晟與趙庸都能從對方的身上看出自己的影子。
而且雙方都是聰明人。很多話都不用多說的。
許久,趙庸說道:「我獻山西而降,朝廷僅僅讓我保留原職?」
宋晟說道:「我們都老了,新朝要自己的嫡系人馬。畢竟我們都是太祖的人。不是今上的人,也不是首輔的人,甚至我聽說過,徵南軍那邊很多人,都巴不得,我們死戰到底的。而且你自己也清楚,山西這地方,你能守多久。」
「我給你一個訊息,雁門關都地的守將而今都與朝廷來往很頻繁。」
趙庸苦笑。山西北部除卻幾處關卡,其他地方几乎全部撤走了。這一點他是知道。只是這也是很無可奈何的事情。
他手中的兵馬就這麼多。前後左右都有戰事。
天下局勢一步步到了這個地步,這些將領只要不是傻子,就會想辦法給自己找出路。只是趙庸還自信自己識人用術,他安排的人都是老實本分近乎膽小的人。
畢竟,守關這樣事情,不需要不安分的人。這樣的人也不到最後關頭,也不敢出頭。
否則,舉山西投北的人,或許不是他了。
趙庸向宋晟行禮說道:「末將謹遵將令。」
宋晟大喜說道:「好。那就從風陵渡渡河南下吧。」
金生玉破孟津,幾乎是一隻腳踹開了洛陽的大門。幾乎是到了洛陽城下。盛庸回到洛陽主持大局,他第一個做的事情,就是反撲孟津,奪回孟津城。
只能將北軍趕回黃河北岸。
盛庸才能安心的睡覺。只是盛庸手中的兵力捉襟見肘。讓他很是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