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燕王是一個機會。如果燕王能夠在西域打贏帖木兒,那麼中亞地區,就非常好拿下了。當然了。這也是一個問題,如果燕王拿不下對對方。大明與帖木兒碰撞一定會開始的。
另外,還有一個小小的插曲。
那就是歷史上拜占庭陷落之所以在幾十年之後,是因為在此之前,拜占庭派人向帖木兒求救,就是
兩三年後,帖木兒西征與奧斯曼,是拯救君士坦丁堡的異教徒。
而今看來,帖木兒是不會西進了。
不知道,拜占庭會不會提前陷落。也就說,何夕帶來的蝴蝶效應終於傳導到西方,並且影響到西方歷史上的重大事件。
就在這個時候,後面忽然有一個騎兵來到帖木兒馬前,用突厥話說道:「燕王攻擊了後勤大營,將我們幾十萬斤的糧食都燒了。」
帖木兒根本沒有任何表情。說道:「知道了。」隨後微微一頓,說道:「傳令撤軍吧。」
帖木兒早就有了撤軍的準備,而今這個撤軍的理由再好不過了。
庭州城頭上,張玉也是鬆了一口氣。
庭州城修建的太潦草了。張玉這一段時間,一直提心吊膽。有一件事情,別人不知道,張玉卻是知道的。那就是城中火藥儲備已經見底了。
庭州城中有北軍的一個團。乃是鄧家子弟兵。
鄧鎮在北軍之中的定位很尷尬。但問題是,鄧鎮一脈在軍中影響力一直是有很大的。總不能因為鄧鎮的問題,全部給殺了吧。經過一系列清洗鄧鎮一脈的影響力已經很低了。
最後一點影響力也被塞進這個團裡,踢到西域,因為路程的原因。
這個團大部分火炮都留在後面,只帶了幾門火炮。但即便如此,這也是相當犀利的。是庭州的定海神針的。
但是不管是火器,最重要的都是火藥,沒有火藥,這些武器都什麼也不是。
而西域與中原相隔太遠了。後方的糧草都很難送上來,更不要說是火藥了。城池各方面不行,也就讓火藥消耗巨大。這種情況下,如果敵人再進攻幾次,死上萬餘人。張玉也只能與敵人短兵相接了。
這也是為什麼燕王要冒險一擊的原因。
還好。在最後關頭,帖木兒終於撤軍了。
張玉有一種感覺。這個時候,燕王在西域最危險的時刻已經過去了。
帖木兒在這裡大加屠戮,對燕王也是好事。畢竟燕王對北疆蒙古人再怎麼懷柔,但也不能擺脫一件事情,那就是燕王是征服者。
很難讓他們立即臣服。
但是帖木兒的到來告訴這些人,並不是沒有一個征服者都如燕王這麼好說話,燕王最少給他們帶來了很多中原的貨物。帶來先進的生產力,以及其他的好處的。
但是西邊的蒙古人倒是同族,但是他們這隻會帶來獻血與戰爭。
如何選擇也就很簡單了。
雖然說,在帖木兒手下,當地百姓折損了很多。但是剩下的應該對大明歸心了。
張玉高興之餘,立即派人想辦法通知燕王立即回來不提。
這一場大戰,也就塵埃落定了。
不過,這是燕王與帖木兒第一次交鋒,但決計不會是最後一次交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