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帖木兒撤軍
在帖木兒看來,燕王不過是明帝國一位王子。或者一位國王而已。他尊重燕王的實力,想與燕王達成和議,哪怕是短暫的和議,結束戰爭之後,幾年之間,他們再撕毀也就行了。
帖木兒從來沒有想過,用一封和議束縛彼此。
不管是別人,還是自己。
帖木兒只是覺得今日之戰沒有準備好而已。想要一個緩衝的時間,等待下一次戰爭。
其實燕王也需要這個時間。
燕王何曾在西域準備好。他也沒有在西域站穩腳跟。
如果能穩定幾年,其實再好不過了。幾年之後,不知道誰先進攻誰了。
但是燕王的身份與地位,不允許他與帖木兒簽訂合約。
無他,大明看來,中原之外,皆蠻夷也。帖木兒不過是蠻夷的頭目。燕王如果與他簽訂和議,就是承認他與自己平起平坐了。其實如果燕王是皇帝,倒也沒有什麼。
因為燕王有了至高無上的權力,在現實利益上有些取捨。也是很正常的。
但是燕王不是皇帝,他就要顧慮很多了。
最少他要想,這一封和議到了北京是一個什麼反應。
大明百姓對這個和議是什麼想法。
最後,燕王確定不能簽訂。
因為大明只有朝貢體系,並沒有平等條約,或者說帖木兒還沒有實力證明他有這個實力,如果他能兵臨城下,將西域都拿下,就證明帖木兒有這個資格。夠得上一封平等和議。
大抵是檀淵之盟級別的。
而今燕王覺得,自己努力一下,就能將對方給趕走了。何必給對方這個面子,給自己添一些羞辱。
更何況,帖木兒是蒙古人。是黃金家族的女婿。
大明這麼多年,對黃金家族可沒有手軟過。談什麼談,最好別談。
這才讓帖木兒有些進退兩難。進攻之不下,退不好向身邊的交代。
不過,眼前的局面,不足以撼動帖木兒的心神。
帖木兒在庭州城下嘗過了火炮的威力。給了不同反應,弱者見到這種情況,肯定是震撼心神,不敢輕視對方,甚至想辦法謀取和平與妥協。但是帖木兒不一樣。
帖木兒此刻內心之中充滿了對火器的渴求。他無比希望能夠得到這些東西。但是他知道,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讓這樣武器輕易流出去。所以帖木兒決定,下一次準備好之後,繼續東征,一定要讓這些火炮成為自己的戰利品。
看似違背邏輯。但實際上,帖木兒自己有自己的邏輯。
首先,火炮的威力巨大,不得到火炮將來一定會落後,所以得到火炮,與火炮的製造方法,他不惜一切代價。而不惜一切代價之中最大的代價是什麼?是戰爭。
其次,擁有火炮這樣的武器,即便他願意與東方保持和睦,對方願意嗎?
身有利器,殺心自起。看書菈
自然是不會的。帖木兒覺得,是自己的話,自己也不會的。
既然如此,雙方一定會有戰爭,那麼我打對方,不比對方打我更有戰略優勢。
如此一來,帖木兒就要決定,從土耳其,高加索。印度等地方收縮,將進攻方向放在西域地區。與燕王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