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朱允炆與士大夫合謀,將江南,江西,福建,廣東,等地拿在手中,無他,這些地方都是戰亂比較少的。是士大伕力量比較大的地方,也就是南宋最後殘餘的版圖。
伯顏滅宋之後,號稱兵不血刃,那自然是假的。但是江南投降計程車大夫們進行拉攏,卻是真的。而這些地方,在元末戰亂之中損失並不大,所以士大伕力量站上風。這些地方真效忠南京是真的。
但是其他方面就不一樣了,西北,西南很多地方,談不上坐觀成敗,但是還想如洪武年那樣指揮地方卻是不容易的。
從南京對付瞿能的手段,就可以看出來。
所以地方上人心向背,看似簡單,實際上很重要。
何夕說道:「你明白這一點,我就放心回去了。」
葉沈說道:「大人你這是要回去啊?」隨即葉沈覺得自己語氣之中的歡喜好像太多了一點,連忙說道:「我們這裡離不得大人指點。」
何夕說道:「我在這裡,能做都已經做了,你只要按我說的做,我在這裡不在這裡一樣的。而這個天下真正的戰場,不在這裡,而是在朝廷。」
何夕很明白,這一次大戰的原因。
對他來說,如果僅僅是幫助朱雄英登上帝位,什麼也沒有改變,這一場大戰就是輸的。同樣的,戰爭規格大到一定程度,最大的問題,就不是戰爭上的勝負了。
是的,戰場上的勝負很重要。
比如這一場禹縣之戰。一下子讓天下震動,給北軍更多時間,已經戰略迴旋餘地。但問題是,對於南北雙方來說,這樣的戰事,勝上數場,或者敗上數場,都沒有問題。不可能決定雙方的生死。
真正決定雙方生死的,是數十萬人數百萬人的決戰,到了那個時候,就不單純是軍事問題了,支撐軍事的國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這裡是葉沈的戰場。而不是何夕的戰場。
唐勝宗戰敗的訊息傳到了京師。
整個南京都驚呆了。
如果說,之前朱雄英在北京稱監國,很多人都覺得是皇位傳承之中的一點小問題,畢竟中國的歷史很長,這種皇位繼承之中的小問題,時常都用,無非是旋起旋滅。甚至很多人熬不過三個月。
並不是所有人都有徐達馮勝的戰略眼光,感覺這一戰輕易平定不了。
而此刻禹縣之戰,卻讓很多人開始思考這個問題,他們固然不覺得朝廷,也就是南京方面會敗,畢竟雙方的差距太大了。他們覺得朝廷的人力物力遠勝於北京,更是名將如雲,將星如雨。
平定北京之亂,還不是手拿把掐的事情。
但是這一戰,讓他們忽然覺得,或許想拿吳王進京,並不是那麼容易。
這種思維的轉變,對於朱允炆來說,是不可接受的。
原因很簡單。
之前,在朝廷大臣潛意識之中,朱允炆是皇帝,吳王朱雄英是逆賊,而今,在他們眼中,朱允炆依然是皇帝,而吳王卻是吳王了。什麼意思,就是朱雄英是一個皇位的競爭者,而不是逆賊。
不要小看這一點點變化。對整個朝廷影響是巨大的。
對於逆賊,朝廷上下,自然是奮勇當先,以求平定逆賊。謀求功勞,如唐勝宗。但是對於吳王,皇位競爭者,就要想另外一件事情,萬一,就算是萬一,這個吳王真上位了怎麼辦?
一旦很多人開始有這個心思了,南京朝廷執行就會出問題,倒不是出什麼大問題,但是大家互相推諉,想留些情面,留些緩衝,即便原因投身於平叛事業之中的人,也會多思考一些成本。
這些看似不
起眼的事情,讓本來運作不怎麼靈的南京朝廷,變得更加遲鈍不堪。
一個人的心思動搖沒有問題,但是一群人心思動搖,直接反應在朝廷氣氛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