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進退之間
「大人,以我之見,可以兩全。」葉沈毫不猶豫的給出了答案,說道:「求上得中,求中得下,求下不得。大人鎖河間,卻南軍。就不要僅僅想卻南軍,必須存了南下大敗南軍之心,不行則退而求其次,如果困頓於此地,坐失戰機,不僅僅有負監國之重託,也令敵人從容佈置。大人守滹沱諸河之心,也未必能達成。」
滹沱河,並不是一條河的名聲,滹沱就是河水渾濁的樣子,滹沱河就是河水渾濁的河流。一度是真定,河間這些河水的統稱。後來漸漸變成某一條河的專稱了。
不過,這些河都是發源於太行山,匯流入衛河,從天津出海。河道也飄忽不定,常常奪他道而入衛河。故而,這一帶河道縱橫,湖泊溼地不少。如果小數人進退,自然哪裡都有路,但是如果大軍前進,無非數道。要麼沿著衛河兩岸行軍,要麼沿著太行山東麓行軍,其餘的就是幾條官道。
所以只需以河為防,鎖幾處要道,就足以讓南軍頓兵於此。
只是這一些都需要時間。
何夕早就有準備,已經在河間等地選了渡口,河道,橋樑,或者可以泅渡的地方,建設城堡。有大量水泥鋼筋,只需很短時間就能修建出城堡,再加上足夠的火器與糧食,只需數百上千人,就足以封鎖要道。然後大軍後置,待南軍圍困這些城堡的時候,後發擊之,不敢說,立於不敗之地。但是卻不可能讓南軍輕易攻破河間防線,給北京時間。
而做這些也需要時間的。不多,一兩個月而已。
在何夕看來,南京方面反應比自己所想的慢太多了。
一兩個月的時間內,未必讓聚集大軍北上。但是何夕覺得葉沈說的對。畢竟,時間這東西,是越多越好的。留下一些人督造河間防線,大軍南下,不求大功,只需遲滯敵軍,未必行不得。
不過,何夕想起葉沈的一些毛病,說道:「好,就按你說的來。鐵鉉。」
鐵鉉說道:「屬下在。」
何夕說道:「河間這裡就交給你了。後方我已經安排好了。各種物資會順著運河源源不斷來這裡。我最多給你三個月時間,三個月之內,這一道防線,一定要完成。」
鐵鉉說道:「下官遵命。」
何夕之所以讓鐵鉉來,就是看重了鐵鉉主持工程的能力,也看重歷史上鐵鉉守濟南的功績。希望這一道防線,足夠堅固。
葉沈說道:「大人,此事懸危,不如大人坐鎮河間,我領兵南下。」
「不行。」何夕厲聲說道:「絕對不行,這裡不是高麗,是大明,我等也是撥亂反正的義軍,官軍。這一次南下,不僅僅是打軍事仗,也是打政治仗。你一個人領兵,我絕對不放心。」
何夕不是不放心葉沈的領兵之能,而是不放心葉沈政治上的遲鈍。
葉沈在高麗的戰績,而今何夕還記得,而且葉沈為了取得勝利,大略高麗,填補女真人的胃口。而今葉沈的大名在高麗,還是能令小兒止啼。何夕倒不是擔心葉沈在河南山東,也放手大掠。雖然說,葉沈為了勝利,並不覺得這樣做有什麼錯,但是隻有何夕事先叮囑了。葉沈還是聽話的。
但是問題是,何夕能想到的東西還是少的。葉沈的自由行動的權力還多的。萬一,葉沈來個水淹七軍怎麼辦?
即便能一戰將山東河南的衛所軍都給滅了,對何夕來說,也是大大的敗仗。
一想到這些事情,何夕就頭皮發麻。
他必須看住葉沈。並不是束縛葉沈的手腳,而是讓葉沈明白,什麼是政治仗。不過,人的天賦,有時候很奇怪。何夕教葉沈軍事知識的時候,葉沈能夠一點就透,舉一反三。但是關於政治的內容,他就好像聽天書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