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大明公務員> 第一百零四章祭奠百姓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零四章祭奠百姓 (2 / 2)

只是還是羨慕大明百姓,他們也想有自己的土地的。而今一下子都有了。

在農業時代,授田就是軍隊的終結動員。不管是什麼人。只要說打仗授田,再配合一定的軍紀與後勤,那就是一支強軍。這幾乎是鐵律了。而高麗百姓,很多是從奴隸到自由民,從自由民成為自耕農。這些變化給他們太多的刺激了。

不就是一條命嗎?只要子孫後代能繼承這個待遇。拼命算什麼?

再加上劉璟在遼東多年,熟悉遼東的情況,他的一切行動都很順利。而今遼東大農場幾乎沒有了。全部變成了以家族,或者幾個家庭合併在一起的小農場。同時,也有十幾萬徵召兵。

劉璟將這些人力都投入進鐵路的修建之中。一邊修建鐵路一邊訓練。鐵路的程序十分喜人。而遼東的兵力密度也是相當多的。

估計超過了二十萬。

遼東事了。何夕就讓劉璟來河北了。

這一次,河北的事情就沒有那麼容易了。不過何夕也是相信劉璟能辦好這一件事情的。

一會功夫兒。劉璟就過來了。

劉璟過來之後,先給自己倒了一杯茶,隨即一飲而盡,這才長出了一口氣,說道:“幸不辱命。”

何夕說道:“說來聽聽。”

於是劉璟將剛剛會議的情況一五一十給說了。

劉璟剛剛召集的會議,就是召集地方府縣官員的會議。推進的就是一件事情,是府縣要徵召民壯為兵。當地民壯,不會在外地服役,但要保護當地百姓。

朝廷會派來軍官與武器。地方官員要配合。

但這一件事情,卻不是很容易的。

祭奠百姓,就是為了這一件事情做鋪墊的。

看上去徵召民壯為民兵,是一件很簡單。甚至理所當然的事情。雖然而今大明還沒有這個傳統。但是燕趙多感慨悲歌之士,歷史上,土木堡之變之後,河北府縣就有很多民兵支援北京。參與了北京保衛戰。

雖然沒有具體章程,但是地方官徵召民壯,或者說壯丁,是有一定之規的。

更多是類似徭役一般的。

但是而今何夕要的不一樣。

這一次看似是徵召民壯,其實就是推廣兵役制度。所謂民壯,就是地方預備役與地方守備力量,地方治安力量三合一。所以徵召民壯,不能用之前的辦法。要按朝廷新章程來。

民壯徵召到訓練,一切都由軍中派人來接管。

這個軍中,自然不是別人。是從葉沈軍中徵召的表現出色年輕軍官,這些軍官表現出色,但是一時間難以晉升,畢竟一個蘿蔔一個坑,想要升官不是那麼容易的。讓他們過來練兵也是一個鍛鍊辦法。

畢竟,這些年輕軍官之前可沒有機會管這麼多人。

還有就是軍中一些年紀大的老軍。

大明軍隊可沒有退役制度。很多士卒是一直服役到死,才有子弟替補。

很多中下級軍官,年紀大了,打仗就不大行了。畢竟,打仗是很辛苦的。即便換了火器,肉搏戰的機率就減少了很多。但是千里行軍是很多老人吃不消的。

但是這些老人並不願意讓自己家晚輩來替補。

無他,在打仗。他戰死,總好過年輕小輩戰死好吧。打仗畢竟是要死人的。而按照軍戶的制度,家家必須出丁,他不來,他的兒子乃至於孫子,就必須來了。

很多老人打了半輩子仗,很多還參加過開國戰爭。如何在戰場上存活下來,還是很有心得體會的。但是自己家小輩就不好說了。

這些軍官雖然打仗不行的。但是一輩子經驗還是可以的。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