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農村與經濟
雖然大明軍隊將會改革,從刀槍為主的冷兵器,演變成為火銃火炮為主的熱兵器。但是問題是,作戰一些基礎問題是沒有變化的。佇列訓練這東西,從春秋戰國開始,就是軍隊訓練的基礎,並不是火器時代才變得重要的。
這些老兵用來訓練新兵也是很容易的。同樣也是給軍中新秀騰位子。
除此之外,還有別的不同。
對徵召士卒的優待。
何夕當初給劉璟安排的農業改革,劉璟也容納在徵兵這一件事情中一起做了。這也是何夕要劉璟來辦這一件事情的原因。
劉璟考察過河北的土地分佈情況,總體上來說,河北土地固然有向某些集中的趨勢。但是並不是太嚴重。一方面是開國時間還短,朱元璋推崇的開荒政策。還有一定的生命力。河北土地還在擴張之中。另外一方面就是北京城的修建,已經從河北地區吸納人力物力了。
開荒種地也是一個經濟活動。
就好像二十一世紀,除卻沒有辦法,是不會回家種地的。因為種地不賺錢。
對於尋常百姓來說,開荒種地,也是要權衡利弊的。在此之前,對於百姓來說,只有種地這個一個出路,而今北京持續不斷的招工。也讓他們有了新的選擇。
要不要去打工?
雖然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去打工。
對於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選擇。有些家庭人口多,力量大,能承受開荒的前期投資,他們更願意去開荒,畢竟土地永遠是自己家的。而尋常人家,人口單薄,是撐不起開荒的耗費。自然更願意去打工了。
但是不管怎麼說,如此一來,原因做佃戶的人就減少了。
對於土地兼併,就有了很大的限制。
畢竟,土地兼併作為一種經濟行為,也必須要有錢賺。當佃戶不夠,土地再多也不可能為他們帶來利益的話,誰還會兼併。畢竟朝廷還有律法。那就是土地拋荒的話,是要被處罰的。
時間拋荒時間長了,這土地就被官府收回了。
這也是地方上勸農的本意。
如此一來,誰還有兼併土地啊。
當然了,這種情況不會長久的。無他,人口增長一定會趕得上土地的增長的。
只是而今得到遏制,更不要說一打仗,土地並不安全。在兵荒馬亂的歲月中,土地這種不動產是不值錢的。金銀細軟才是最貴的。畢竟隨時能夠帶走。土地卻是帶不走的。
劉璟就以徵召民壯為切入點。
劉璟說服何夕為民壯發月錢。
倒不是何夕不捨得。
而是這一筆錢並不是小數,畢竟何夕估計未來大明所有適齡男丁都要參與軍事訓練,即便給的月錢很少,但加在一起,也是一個大數目。雖然何夕可以多印錢。
但是這也是需要適度的。
何夕也不知道,南京方面什麼時候開始反制。也不知道,大明經濟的極限在什麼地方,要知道,朱元璋發寶鈔的時候,剛剛開始也是很值錢的。但是打仗一多,就變成了廢紙了。
何夕雖然對而今的鈔票進行了一系列運作。但是本質上,他與朱元璋做的是同樣的事情,但是他可不願意與朱元璋面對同樣的後果。所以在花錢上面,何夕儘量不大手大腳的。
能省一點就省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