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南北局面,還是南強,北弱。這種局面,一時間是難以改變的。何夕不用讓這些勳貴倒戈,只需讓他們在考慮問題上,多一些猶豫就行了。這對北方有利。
江陰侯吳高。他本身就是侯爵了。這一次升一個國公,也沒有什麼不好的。當然了,他這個國公只是名義上的北方勳貴第一。
當然了,還有其他的考慮。
吳高本人也是有能力的。進攻不足,但是守成卻是很可以的。而整個大同方向,北京沒有開拓的想法,只要保住而今版圖就足夠了。
吳高也足以勝任。
劉璟說道:“吳高一定很滿意,我會讓他來拜見大人謝恩的。”
何夕說道:“不用了,讓他去拜見陛下就行了。”在一些小事上,何夕還是很有分寸的。
劉璟說道:“那高麗方面準備怎麼辦?”
何夕說道:“我最近沒有怎麼了解日本的情況,那邊出了什麼事情?傅忠遲遲不動。”
劉璟說道:“日本很熱鬧。聽說湘王受到重挫,差點戰死,也因為湘王受傷,傅忠全面被動,日本本州島上已經完全失控了。我軍已經退到了九州島上。”
劉璟說這樣的話中情緒難以言說的。
如果按照他現在的立場,南軍在日本大挫。對他來說應該是高興的。甚至可以說如果不是日本出事了。遼東早就開始交戰了。對北京來說,並不是一個好訊息。
但是佔在一個大明人角度,先帝剛剛駕崩,他老人家打下天下,就不穩定了。
甚至劉璟擔心,如果中原戰事不能很快結束,很有可能,大明的日本徵服戰略,就到此為此了。甚至未來還要退出日本。那麼之前那麼多人的犧牲算什麼。更何況,日本要退出?高麗怎麼辦?
如果高麗復起,那麼遼東怎麼辦?
要知道,而今遼東與之前不一樣。遼東有大量的高麗人,如果大明強盛,時間長了,就沒有那麼多高麗人了。但是而今還沒有幾年,高麗復起了,遼東的人心,很有可能有所變化。
這對朝廷是不利的。
何夕眉頭一挑,說道:“可以詳細說說嗎?”
劉璟自然不會推遲。
其實,即便劉璟不稟報,也許過上一段時間,這些事情何夕也會知道。
很快何夕就知道傅忠之所以如此狼狽,並不是傅忠能力不足,純粹是因為人心浮動。
軍隊還是那個軍隊。人還是那麼多人。但是在此之前,鎮壓著日本小菜一碟。但是而今為什麼四方起火,到處冒煙。
首先是中國內亂,給了日本機會。讓很多心存不滿的日本人有了信心。在此之前,這些人不過是東躲西藏。而現在,這些人卻聚集在一起。
其次,就是遼東生亂,讓整個東征軍也很迷茫。
無他,東征軍全部是從遼東過來的。遼東供應前方的一切物資,而今轉從浙江海運,這就足以讓軍心浮動了。
再然後,也就是最重要的是,藩王與大名的變化。
在當初傅友德征服日本的事情,他其實是能驅使日本降軍,繼續打下去的。但是傅友德沒有那麼做。無他,如果那麼做的話,等於傅友德完成了一次日本大名的更新換代。但是這些重新確立起的日本大名,他們對大明是什麼意思?
當足利家這些日本前朝餘孽覆滅的時候,這些原本臣服在大明腳下的日本大名,他們會不會擔心,兔死狗烹?
對大明來說,他們要面對本地勢力,從足利家餘孽變成自己培養出來的降軍,其中區別也沒有多大。
所以,最佳的手段,是讓這些日本降軍與足利家餘孽相互制衡,在後方做一些足以長治久安的事情。
什麼事情?封皇子鎮守。如此一來,日本國土,才能長長久久為大明所有的。
這一切都很好。在朱元璋死前,一切都這沒有出現問題,但是朱元璋死後,一切都出現了問題。足利餘孽的反撲,僅僅是一個引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