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大明公務員> 第五十一章第一條正式鐵路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十一章第一條正式鐵路 (2 / 2)

更不要說這些勳貴們在朱元璋在的時候,不敢造次。朱元璋對他們下手,固然是有些過了。但是他們決計不是大明皇室的忠臣,不管是朱雄英還是朱允炆都是一樣的。

所以,站那一邊是一回事,賺錢是另外一回事,留後路又是另外的事情。

明面上的戰爭,要打,私下的人心之戰,也要打。

北京乾清宮中。

何夕將自己的鐵路計劃,一五一十的說給了朱雄英聽。

朱雄英微微皺眉說道:「如此說來,鐵路最重要的是鐵軌與枕木了。這夠嗎?」

何夕說道:「自然夠,其實這幾年北京與遼東鋼鐵產量一直處於過剩的情況,如果不盡快找一個出路,各地就由關閉鐵爐了,至於枕木,遼東那邊的木頭不要太多啊。這也是為什麼他們解決大問題了。」

有時候,何夕也覺得朱元璋說的太對了。

大明需要一場戰爭,沒有一場戰爭的洗牌,是不可能解決問題的。

何夕對這一場戰爭有些迫不及待的原因,也是因為重工業部門生產開始過剩了。在北京城修建之中,大規模生產水泥,鋼鐵,磚石等等。而北京城修建完畢之後,何夕一直推進河北水利工程修建,一方面固然是因為北京的水利工程需要修建,否則根本不可能達到唐代水利的水準。但更多是因為,鋼鐵廠,水泥廠產能過剩了。

畢竟布匹什麼的,還有銷路。但是鋼鐵的銷路在什麼地方?

前文說過,這些工廠主,更喜歡加人力而不是增加機械。而大量農用機械,根本賣不出去。能消耗鋼鐵的,也就是營造了。還有戰爭。

其中營造是不可持續的。

一方面,經費有限。另外一方面,朝廷如此大手大腳的花錢,也是不能理解的。

說白了,大明朝廷根本就是農業社會靜態管理制度,他根本無法理解工業社會種種產業波動,已經該如何管理。

何夕如果不干預,鋼鐵業必然萎縮,大明鋼鐵產量會有一個大下坡。或許可以等看不見的手自然調節。但是那沒有幾年,甚至十幾年,鋼鐵產量是不可能回到現在的。

畢竟而今的鋼鐵產量,幾乎是何夕用一座北京城營造而催生的。

本身就不正常。

而何夕沒有時間去等下一個高峰。

他必然想有更激烈的手段,推進產業革命,只有這樣才能維持重工業高速發展,帶動整個大明工業的發展。

所以,這一場戰事,北方等不及了。而南方也受不了了。

朱元璋也是看明白了這些,才在臨終的時候設下這個局面。

朱雄英有些理解,有些不理解。朱雄英說道:「姑父的決定朕知道了。只是朕希望,下一次先聽姑父稟報。」

朱雄英這是隱晦的表明,朱雄英對何夕先斬後奏的不滿。

何夕立即起身謝罪,說道:「而今內閣不齊全,朝廷章程全無,上下混亂無比,這才有了這樣的疏漏。還請殿下降罪。」

朱雄英說道:「事急從權,朕知道。姑父說得也對,也該說說內閣的事情了。」

何夕說道:「殿下屬意誰?」

朱雄英說道:「姑父為內閣首輔,還是姑父說說,你屬意誰吧。朕一概準。」

何夕說道:「多謝殿下信任,臣如果一人在內閣,也是沒有辦法辦事的。楊士奇負責北京各方面有年,是一個能臣。而今後工商業,也是發展的重點,唯一工業可以強國

,臣讓楊震負責。其餘的人選,就任殿下安排了。」

朱雄英一愣,說道:「就這兩個?」

何夕說道:「就這兩個,加上臣。」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