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朱雄英到南京
朱雄英站在船頭,看著越來越近的南京城。心中不由的忐忑起來。
他離開南京城的時候,還算是一個少年,而今已經成為成年人了。心思也與離開之前完全不同了。他遠遠看著南京雄偉的城牆,已經繁華依舊的聚寶門,與外秦淮河。
忽然一嘆:“京師一點也沒有變。”
這一句話,對也不對。
畢竟事務總是在變化了。人尚且不能踏入同一條河流,而今的南京城,與幾年前的南京城自然也不可能完全一樣。但是南京的變化比起營口的變化,差太多了。
朱雄英親眼看見,營口從一個慌亂的驛站,幾年之內變成了遼東最繁華的幾處之一,甚至將來有可能將“之一”去掉的地方。比起營口的變化,看南京的現在,就好像停滯了一樣。
朱雄英這一句話,內裡一些意味,或許朱雄英自己也不大清楚。
朱雄英還在感嘆的時候,身邊的人提醒道:“殿下,二殿下來迎接你了。”
朱雄英打眼看去,自然看見了朱允炆的依仗。他心中冷哼一聲,暗道:“假惺惺。”
當年馬皇后一個舉措不當,引起了的裂痕直到現在。
或許當初是誤會,但是這麼長時間,也無所謂誤會不誤會了。
朱雄英很明白,他那位母妃是不會放棄推自己兒子上位的。畢竟,大明雖然確定嫡長制,但而今的嫡長制,並不是那麼深入人心。因為這都是朱元璋制定的。特別是朱元璋自己又推翻過自己之前的政策。
讓朱元璋制定的一些政策也存疑。
這些制度可以約束別人。唯獨不可以約束朱元璋。
太子即便以嫡長繼承皇位,太子之後,就一定是嫡長嗎?
要知道,永樂大帝的幾個兒子,還有一場慘烈的奪嫡之戰。沒有數個皇帝嫡長繼承,嫡長制度,也不會深入人心,成為不可動搖的原則。
不管朱雄英內心之中如何吐槽。在靠岸之後,朱雄英忙走幾步,一把攙扶住要行禮的朱允炆,笑道:“你我兄弟何必多禮?”
朱允炆說道:“長幼有序,禮不可廢。”隨即硬生生行禮。朱雄英攔不住,自然要回了一禮。
朱雄英看著朱允炆的神態,心中暗道:“長大了。”
是的,朱允炆的身形已經長得差不多了,估計將來還能長過幾厘米,但也就那樣了。朱雄英走的時候,朱允炆比他低了很多,而今已經差不了多少了。
比起當初,朱允炆一舉一動,頗有規矩,大有儒士之風,有少年老成之態。
朱雄英不敢再以小孩的看朱允炆。
而朱允炆看朱雄英,卻是另外一個感受。
前些年,朱允炆年紀小,很多事情雖然知道,但是還不大明白,只是被呂氏灌輸一些概念而已。而今朱允炆年紀漸漸大了。反而心中有譜了。
更是將朱雄英當成了自己的敵人。
一直關注。
而今的朱雄英給朱允炆的感覺很不一樣。
最少最少,朱雄英對他笑了。這笑一點也看出是假笑,也看不出勉強的神態。
要知道,朱雄英對他們母子的態度,一直以來,是不假掩飾的。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朱雄英的那股不屑,瞧不起,或者說敵對的眼神。但是而今,朱允炆通通沒有發現。
是沒有了嗎?
朱允炆不覺得有這種可能。
而朱雄英隱藏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