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人心易變
燕王看著何夕,笑道:“需要我等多長時間?”
何夕說道:“兩年到三年,到時候,殿下在漠北駐軍多長時間,都能供應。”
燕王搖搖頭說道:“好意心領了。只是,你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如果朝廷能供應草原上駐軍,要我這個藩王還有何用?”
何夕說道:“兩者並不矛盾。朝廷派藩王就藩,是鎮守邊疆,變夷為夏,而不是送藩王送死,根據各自艱險不一,也該給予扶持,漠北乃韃子老巢。不是尋常地方。供應殿下十幾年軍需,估計才能讓殿下站穩腳跟。”
燕王搖搖頭,看了左右一眼,身邊的人很識趣的退下來了。只剩下燕王與何夕了。燕王說道:“何弟,你不是外人,我也不瞞你了。二哥不是什麼好人,但是二哥之死,讓我”燕王微微一頓,似乎在斟酌用詞,最後輕輕一嘆,道:“認清了自己的身份。”
何夕內心之中也是輕輕一嘆。
人心易變,莫過如此了。
什麼叫認清自己的身份,就是之前沒有認清自己的身份了。燕王言下之意,之前將自己當成太子的弟弟,而今才深刻的明白了,什麼叫君臣,而不是兄弟。
燕王說道:“說實話,二哥之死,我不怪太子殿下。他也不想。只是”燕王說到這裡,不知道該如何言語了。說道:“你明白我的意思吧。二三年?不,我沒有了。我必須趕在變天之前,鞏固我漠北。你說我還有多少時間?”
皇帝萬歲,誰都不知道。
但是隨著朱元璋年紀越來越大,其實很多人都在做準備了。
就好像家中老人,年紀大了,就要備上壽材一樣。生老病死,是朱元璋唯一不能戰勝的東西,無數人,不管是什麼人,包括何夕,包括燕王,其實都在為朱元璋的死做準備。
唯一的區別是,何夕有歷史可以參照。
但是別人沒有。
皇帝活得六十多歲,已經算是高壽了。
朱元璋還有多少年頭?再樂觀的人也不會覺得有十年以上。
都在為以後做準備。
燕王如此,何夕也如此,更多的人也是如此。
所以燕王要冒險出擊,奠定自己漠北的地位。不取想什麼未來朝廷的支援。
更讓何夕感嘆的是,大明皇室之前的氣氛其實不錯的。比尋常皇家要好上不少。但是而今卻不一樣。說實話,燕王還算是幾個王爺之中比較安分的。當然了。
何夕也不清楚,燕王的安分是真的安分,還是假的安分,總之表現出來的,並沒有對那一張椅子有多大的想法。
總之,何夕看不出破綻。
如果別人也就罷了。
但是這是永樂大帝,何夕也不知道自己是被燕王給騙了。還是此刻的燕王真是純潔善良的小百花,還沒有黑化?
不管燕王內心深處的想法是什麼?何夕也只能權且相信,也無意深究,真深究下來,他何夕內心之中,何嘗沒有想法。只是何夕透過燕王這種私密的表態,判斷出一件事情。
那就是,秦王之死,比何夕預料的影響要大。大明皇室內部的裂痕,越演越烈了。
對此,何夕不知道該高興,還是該傷心。
而今的大明皇室實力,比起歷史上只強不弱,只是他們此刻都遠離京師,反而沒有干預朝廷的能力,顯得比較弱了。但是一旦天下藩王支援太子。即便何夕也不敢輕舉妄動。但是而今情況下,何夕看到了縫隙。
但是同時,何夕也看到了另外一種危機。
雖然藩王冊封之事,被何夕改變。從內封變成了外封。但是藩王禍亂的危機還存在。或者說,而今大明藩王與中樞的關係,其實並沒有到穩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