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終見朱元璋
在南京城中,能瞞得過朱元璋的事情很少。
即便而今也是。
馬皇后去世那幾天,朱元璋真的有一點崩潰,但是朱元璋傷心歸傷心,但是本能的警惕與理智,卻並沒有降低,反而提高了。
這不知道該說是朱元璋的天賦異稟?還是朱元璋多年以來的職業病,在打仗的時候,睡覺都睜一隻眼睛,這麼多年下來,隨時隨地繃緊神經,已經算是本能了。
與朱元璋什麼樣的情緒,什麼樣的心情沒有關係。
只是,朱元璋而今也猶豫了。
在太子死後,大明朝廷局勢就在急速變化之中,複雜程度比之前高了好幾個數量級。
不客氣地說,何夕之前想要變法,引起的反對,歸根結底,是如何治國的爭論,但這個問題,其實不涉及大明最大的實力派,也就是勳貴們。大部分勳貴對此不表態,因為朱元璋多次下令,在地方的勳貴不許干涉地方政治,在京師的勳貴,除非朱元璋詢問,是沒有發言權的。
這些人都保持了沉默。
因為對於他們來說,朝廷怎麼治國,本來就與他們沒有關係。他們想要保住的是自己的權力與地位。只要大明朝還在,就少不了他們的榮華富貴,何必多擔心。
當然了,隨著何夕變法的深入,自然也會將這些人給牽扯進來。
但不是現在。
而今卻不一樣了。
誰是下一任皇帝,是關係到這些勳貴今後命運,特別是朱元璋做過一件事情,為了拉攏勳貴,當初讓自己的兒子與大將們聯姻。當時是為了穩定大明天下,而今卻成為一個重要的隱患。
如果皇子們的奪嫡之爭,將這些勳貴牽扯進來。
朱元璋覺得,什麼時候他一閉眼,身後烽煙四起都是非常有可能的?
朱元璋第一感覺,就是清洗。將老將們都清洗了。
以解除對大明江山的威脅。
只是,朱元璋想起自己歷史上殺戮,大抵也是這個想法。只是,而今卻不能這麼做了。
因為,一旦他將整個勳貴集團連根拔起,那麼文官體系一家獨大,什麼變法都不可能實行了,畢竟,皇帝或許還有整個社會向前發展,畢竟皇帝的利益與國家的利益,很多地方是相通的。
但是很多士大夫就不一樣,他們的一切都在原本的體系之下,如果為了大明更好的發展,而推翻自己所擁有的一切,習慣一切,是他們絕對不會願意的。
這一點,從而今此起彼伏的反對聲中,就能看得出來。
朱元璋不準備下狠手,只是從什麼地方下手,從什麼地方下狠手,朱元璋還沒有想過,不過,有一點,朱元璋也必須承認,太子繼位,或許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但卻是朝野上下都能夠接受的選擇。
而沒有第二個選擇。
甚至而今,朱元璋也沒有想到,誰符合他的選擇?這才是朱元璋覺得最難辦的事情。
在這一件事情,朱元璋沒有一個大概的脈絡之前,朱元璋不準備見何夕,見了也不知道能說些什麼。這些事情,朱元璋沒有什麼思路,就不好安排何夕下面的事情。
甚至朱元璋也不好確定,何夕是否需要活著?
朱元璋的狠手,是不是需要衝著何夕來?
這些話,自然不能給女兒說了。朱元璋寵愛女兒,與心中盤算著是否要殺死女婿,這兩者並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