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先顧眼前
南北京兩邊的撕裂感,何夕很明顯地感受到了。但是何夕嗅到一股暴風雨的氣息,甚至感受到朱元璋在這一件事情上,其實能做也不會太多。
何夕的變法,已經幾近於一場革命了。雙方利益衝突如此劇烈,雙方都不可能平白退出的,因為這關係到無數人,無數家族的利益的重新分配,是可以讓高山變成深谷,可以讓底層百姓一躍成為巔峰,也可以讓世家大族,沉淪下僚不得翻身。
沒有人心甘情願地放棄自己的一切。
唯一讓何夕感到慶幸的是,朱元璋建國之初,已經對天下進行一番清洗了。
讓士大夫階級實力大大降低,勳貴的實力有很大的提高,讓何夕有了縫隙可鑽,只是縫隙,該面對的東西,總就要面對的。
現在何夕考慮的是朱元璋的心思,朱元璋難道真正因為父子之親,眼睜睜看著變法大業走向消亡。
又要考慮朱元璋不在之後,天下又是一個什麼局面,何夕能不能在失去朱元璋庇護之後,能不能面對天下來的狂風暴雨。
何夕眉頭深鎖,眉心“川”字,就好像是刀刻斧鑿一般,深入額頭。
一切事物,都向自己不利的方向發生變化。
真正的壓力,如山似海,未來漸漸地失去了掌控。朱元璋只要動搖,或者真因為朱家基業與父子之情,改變做法,何夕要面對的就是身首異處的下場。
這讓何夕有一種無能為力的感覺。
何夕嘆息一聲,重新開始工作了。
一切事情都且看眼前。未來是不可控的,可控的僅僅是眼前的事情而已。
將眼前的事情做好,功課做足,才有能力應對未來的變局。不過,在何夕心中也閃過幾個人名,葉沈在第一位的。有些事情,也要準備起來了。
——
南京,東宮,太子寢宮。
太子臉色稍稍好了一點,聽方孝孺彙報工作。
太子在北京自然是有眼線的,何夕所做的一切,都整理成冊彙報到太子跟前。太子看過之後,越看越來精神。
太子這幾年的病症,大部分是心病,少部分才是真正身體的病症。這還是因為心病引起的,甚至有時候,病好得差不多了,太子也迴避與朱元璋的接觸。
他怕見朱元璋,怕朱元璋讓他表態,讓他做出決定。
不過,這不代表太子不關注何夕的變法。
何夕變法具體章程與效果,幾乎是及時更新到太子這裡。
太子看到何夕做事有成,也是很高興的。
太子並非不知道,何夕的方向是正確的。最少比儒臣們治政思路來比,是有用的多。事實證明,何夕的辦法也是很有效的。
銀票發行數千萬,但是價格並沒有貶值,是的,北京地區投放貨幣比較多,有一定的貶值。但是本質上,但是,主要商品價格也都沒有上漲,比如糧食,鐵,木材,鹽,等大宗價格穩定,其他東西漲一些,其實問題不大。
關鍵是北京有錢了。
三百萬兩?
北京城的規模不小,如果完全修建好,可以在整個大明城市之中排上前三甲,與他爭奪前三甲的是,蘇州,南京。但是而今的情況,北京城還在修建之中,是一個半拉子工程。如此一來,北京城在天下城池排行之中,最多在前十之列。
比如,杭州,廣州,開封,松江,漢陽,等等。城市規模都在現在的開封之上。
變法成功之後,每個城市能有三百萬的賦稅,單單這十大城市,就有三千萬賦稅。就已經遠遠地超過了田賦,到時候,朝廷能做多少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