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錢不過是以一個名目給傅忠而已。
傅忠微微一笑,說道:“這事我知道了。”
解綸其實很明白,讓日本人用銀子,金子換銀票,既是經濟行為,也是政治行為。但是本質上是一種金融掠奪。這一點,傅忠也是知道的。
只是傅忠作為大明人,屁股是不會坐歪的,既然朝廷的意思,他自然支援。但是這種支援帶了一種公事公辦。所以解綸要私下給錢,一年幾千兩,也不算小手筆了。
這甚至能算到明面上。
而今傅忠稍稍動一下手腳,京都之內,除卻皇宮之外的任何地方都可以是傅家的土地。
這其實是軍中潛規則了。
只有攻下城池,攻城將領就能吃口大的。雖然朝廷軍紀越來越嚴格。能動的手腳越來越少。但是在海外的情況,還是有些不一樣的。幾乎只要不搞出大事,做一些手腳,即便告到朝廷,朝廷也不會理會的。
一年幾千兩的租金,也遠遠高出了正常水平。自然要得是傅忠非正常的幫忙。
見傅忠答應下來,解綸這才鬆了一口氣。
說實話,解綸並非沒有才華,在金錢方面,他是很有才華的。但與自己的弟弟相比,就差遠了。而這一件事情,也太重要了。因為何夕很早之前,就已經計劃要這樣做了。
以日本金銀為本金。才能發行更多的銀票。
從而盤活整個市場。
日本的金銀,是其中重中之重,其中直接開採金銀礦是一種方式。另外一種方式,就是用這種辦法了。將日本社會多年開採的金銀搞到中國來。
到底有多少,何夕並不知道。
總之,越多越好。
日本戰場的訊息傳來,僅僅讓何夕稍稍關注一下,隨即讓人問問解綸的事情辦得怎麼樣了。
因為更多的事情需要他來做。
整個北京城的前期籌備工作,已經如火如荼的展開了。
從南京來的第一批金銀,金十萬兩,銀三百萬兩,已經到了。這幾乎是這幾年佐渡島所產的總和了。有這一筆金銀,何夕就敢印一千二百萬兩銀票。再加上遼東印刷銀票總和。很有可能超過三千萬兩甚至更多。
可以做兌換寶鈔的前期準備了。
當然了,何夕還覺得不夠。
畢竟寶鈔的發行量太大了,大到說不清楚到底有多少了。
除此之外,還有遵化鐵廠的擴產。新建立的各地產能。等等,這都要管。
最重要的不是別的。是人員的募集。
有兩種人員的募集,第一是技術人員,這些還好辦。何夕提前幾年辦學,有了一些成果。這一次幾乎將工理學院,遼東所有學校的畢業生,在讀生都一網打盡了。
甚至不懂技術也可以,認字就行了。
大量粗放的勞動,不需要識字,但是要提高效率,更加精細的勞動,識字是非常必要的。數學也是必不可少的。否則何夕提出一些新計劃,新改革,也會因為沒有底層足夠的工作人員,而流於形式。
但何夕萬萬沒有想到。這個問題算是勉強解決了。
另外一個問題,何夕卻被難住了。
那就是,最基礎的勞動力從什麼地方來?
這樣的勞動力,不是需要一萬人兩萬人。而是以十萬人為基數,甚至更多。從營造社的工人,到各廠礦所需要的人員。更何況因為這麼多人員聚集而產生的服務人員。等等。
這樣多的人員聚集,之前都是徵召的。
而今不徵召?該有什麼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