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不管怎麼樣,傅友德依舊按照自己的節奏走。
不,應該是按照朱元璋的節奏走。
朱元璋自然不會讓傅友德下令屠殺人日本人,但是要讓日本人臣服,並且長治久安,一勞永逸,還有傷亡小。其實已經限定了傅友德所有辦法了。
讓傅友德只能走這一條路了。
高麗人也受不了。
殺人殺多了,對本人也是一種衝擊,更不要說面對日本人的對等報復。日本人不管是男人,女人,乃至於老人,用各種辦法對付高麗人,高麗人一旦落到日本人手中,那下場,簡直是不好明說。打字都是馬賽克。
這種殺人與被殺的情況下。
有幾字高麗軍隊,居然譁變,給傅友德瞎咧咧。傅友德自然派傅忠去走了一圈,刷了一下戰功,打日本人是戰功,平叛也是戰功。
最受不了的自然是日本人了。
從一開始,足利家還儲存實力,支援當地大名與明軍,高麗軍作戰,但是時間一長,什麼大內家,毛利家,等等大明,全部煙消雲散,剩下的逃走的逃走。投降的投降。
足利家只能親自出戰的。
足利家十幾萬御家人還是有實力,作為與高麗軍隊僵持一年有餘的主力。在各方面都給高麗軍隊很大的重創。甚至如果不是,有一次明軍隱藏在高麗軍中,用千餘騎兵一次突襲,打破了足利家的陣勢,說不定足利家還真正取得幾次大勝的。
但是時間長了。
足利家也撐不住了。
明朝的物資加高麗人血肉消耗日本的物資與日本的血肉。怎麼可能輸啊。
甚至決定戰爭進度的不在這裡,而在南京。
就在何夕獅子大開口,給朝廷要大量金銀作為營造北京城的費用。朱元璋一算賬,朝廷的錢不夠,再看看,那些專案可以砍掉。這一扒拉,就看到了日本戰場。
幾十萬大軍消耗並不是一個小數目。當然了,整體上來說是賺的。因為單單從佐渡島運回中原的金銀就不是一個小數目。更不要說,日本金銀礦了。石見銀礦就在雙方的拉鋸區。
但是軍械可以簡單一些,物資可以不算。但是糧食卻不好辦。高麗的糧食根本不夠,遼東糧食最多自給自足,供應長春之後,也不多了。所以日本戰場上的糧食還是從江南運過去的。
好在長崎寧波航線,本來就是順風順水。
消耗不大。
反觀足利家這邊,足利家總共才十幾萬大軍,下面還有很多大名,這些大名各有心思,隨著戰爭的加劇,足利家的主力在戰爭之中,一場一場的消耗完了。
而下面的大名們,越來越指揮不動,像之前那麼容易拿捏九州大名,已經不可能了。
這而之所以能打下去,是大明這邊不鬆口。而大明之所以不鬆口,是朱元璋不鬆口。
從這個角度來看,朱元璋比何夕狠多了,也迷信多了。
何夕不願意為沒有發生過的事情懲罰這個時代的人。不管是女真人,還是日本人。畢竟在他看來,未來那些事情永遠都不會發生了。但是朱元璋並不這麼想。
朱元璋覺得,在未來有些發生了,那說明就有這一種可能,他就不能放任。
其實就女真這一件事情。
建州衛這三個字也快成為歷史了。
因為錦衣衛一直在追殺建州衛有關的女真貴族,不是朱元璋不想殺女真人,而是朱元璋不知道該殺那個女真的,女真譜系太亂了。幾乎是一個人造的民族。
各地部落之間,都不是一回事。
而且嫌疑最大一部已經不在了。
而今,朱元璋出於節省開支的想法,對日本戰場喊停了。但是戰事也不可能一下子停下來,戰爭也是有自己的慣性的。不過,不管怎麼說,這一場大戰已經進入尾聲了。
區別是,有些人知道,有些人不知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