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微服而來的馮勝
對於馮勝的到來,何夕是很吃驚的。
名義上,馮勝是何夕的上司,總管整個北方戰線,名列大將軍,位僅僅在徐達之下。這樣的重臣一舉一動,都會引起各方注意。更不要說離開北平了。按正常程式,馮勝要來遼東,必然先行通知,然後有人作為先導,最少有千餘軍隊護衛,沿著大路,每到一地都有人通報。
但是而今是什麼情況?
何夕下班回家,忽然聽有一人來拜訪,拿著宋國公府的信物。何夕以為馮勝有什麼書信,立即接見,但是真正看見了,卻是一身粗布麻衣的馮勝。
何夕大吃一驚,立即屏退左右,低聲說道:“宋國公,您忽然到此,陛下知道嗎?”
馮勝說道:“剛剛開始不知道,但是我離開北平的時候,大抵是知道了。你放心便是了。”
何夕說道:“到底出了什麼大事,需要您忽然來此?”
何夕可是知道,像他們這樣的重臣,透過非正常途徑交接,有多大的政治風險。何夕倒是相信,朱元璋不會對他動手,畢竟何夕的底細,朱元璋最清楚不過了。但是馮勝就不一樣了。
何夕可是知道歷史上馮勝的下場。他也不願意馮勝落個不好的下場。
馮勝說道:“賢侄,你知道我多少歲了?我馬上都奔七十去了。前幾年,雪中賓士,只覺得四肢僵硬,僵不能屈,必須用溫水浸泡良久才,緩緩有知覺。至於上陣殺敵,更是不能,連獵弓都不能開了。老之將至,如之奈何?我這個大將軍,還能擔任幾年,幾年之後,即便是陛下開恩,我也要回鄉養病了。我這一輩子,到如今,也算圓滿,別無所求。唯有一件事情,深恨不能有始有終。”
何夕說道:“國公說的是?”
馮勝咬牙說道:“滅元,我與父兄起兵驅逐韃虜,而今三十餘年,馮家上下死在韃子手中的,不可勝數。至於而今,我膝下無子,不思將來,唯有此事,不能了結,我不知道我下去之後,見了父兄,該怎麼說話。”
“我今日微服而來,所求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請何賢侄教我,如何才能讓陛下決策北伐?而今殘元微如星火,吹彈可滅。但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加以時日,難免不會死灰復燃,一世縱敵,數世之患。難道賢侄,真的甘心嗎?”
何夕聽馮勝說得情真意切,難免有幾分感動。
但是感動歸感動,情緒上的變化,不能左右何夕的決策。
與這些老狐狸,講什麼感情,不怕被玩死。
何夕相信馮勝的心情是真的。但是同樣,何夕決計不相信,馮勝一心推動北伐,僅僅是出於這種仇恨與感情。任何一個政治人物都不可能完全感情用事的。
當然了,何夕與馮勝之間在看待殘元朝廷上,有一個很大的分歧。那就是看待殘元的戰爭威脅。
這在馮勝看來,自古以來草原上的外患,幾乎沒有削平過。自然要警惕,蒙古人重振旗鼓,成為匈奴,突厥一樣的國家。但是在何夕看來,卻不是那回事。當火藥,火槍,火炮,等武器成熟運用之後,遊牧民族能歌善舞的時代就會到來。
這是不以人類意志為轉移的。
所以,在何夕看來,他根本沒有想在殘元身上下多大的功夫。
兩人想法不同,早就兩種不同的選擇。
不過,馮勝有一點事做對了。如果說誰能在北伐上面,對朱元璋有影響力的話,那就是何夕了。
所以,馮勝這才冒著各種風險,來見何夕。就是想與何夕溝通,說服何夕支援他的北伐計劃。
而且馮勝也準備付出代價,那就是在北伐之後,不管成敗,他就向朱元璋請求致仕。一方面他年紀的確大了。經受不起戰爭的催殘。另外一方面,馮勝很瞭解朱元璋。也知道朱元璋在內心之中壓印的猜忌。
他覺得自己退下去。也能讓朱元璋安心。
前提,是讓他完成他這輩子,也是最宏大的功業,滅此朝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