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800♂小÷說→網 】,精彩無彈窗免費閱讀!
對於陶芳林而言,周王得儲著實不算多大一件驚喜,因為在她經歷的前一世,周王也正是因為監政江南有功力壓臨淄王與秦王,尚在江南未歸京城時便被立為東宮太子。不過當年陶芳林可沒有隨來南京,所以她根本不知周王及蘭庭江南此行經歷了多少波折,那時她一門心思都用在怎麼剷除盼顧這件事上,一邊痛恨蘭庭一邊焦灼於該怎麼保住太師府長孫媳的地位,壓根就沒有關注過政事。
連袁箕獲死,錢柏坡等等官員獲罪,這些朝堂上的大事她竟然半件不曾留心。
在她看來,周王得儲無異於理所當然的事,此乃命中註定,但與前世稍有不同的是,這回因她隨來南京,總有相助太子一臂之力的功勞。
總之陶芳林不覺突然,卻感雀躍。
尤其的洋洋自得,甚至認為等自己順利生產,要能一舉得男,理所當然便能得到上一世顧才人的幸運,太子也會為她請封個夫人的品階。
怎知這日正打點著啟程回京的事,卻有一樁有若晴天霹靂的噩耗直接砸在了陶芳林的天靈蓋上。
“殿下這是何意?殿下真說了不讓我回京?”陶芳林難以置信,抓著趕來通風報訊的淑絹逼問不停。
淑絹也是猶豫在三,認為這件事還是應當知會陶才人一聲,她瞞著陶才人太子已經對她生疑的事已然是良知不安了,若連這件大事也隱瞞……與背主儼然無甚區別。
“殿下確然是這樣交待奴婢,讓奴婢……負責打點行裝準備啟程,只留下幾個可靠的僕婢,留在吳王宮照顧才人。”
陶芳林哪裡坐得住?這個時候她可顧不上暴露淑絹是通風報訊的人,忙不迭便找上太子質問,但態度當然不能強硬,是以哭訴為主:“妾身不知身犯什麼過錯,以至於觸怒殿下,竟不許妾身隨殿下回京,要將妾身棄於南京,望殿下直言相告,妾身若真有罪錯,甘願領罰,不過若只是誤解,還望殿下念在妾身已經懷有殿下骨肉份上,予以寬諒。”
周王極其不耐地蹙緊了眉頭:“你現在懷有身孕,經不得舟車勞頓,本宮正是為了你及腹中胎兒著想,才打算將你暫時留在吳王宮,日後待你平安分娩,再接你回京。”
陶芳林又哪裡甘心?
懷胎需得十月,又至少得等到坐完月子才能動身,這麼長時間,和太子分隔在南北兩地,萬一太子把她完全拋之腦後該怎生是好?更不說如今周王已經得儲,那顧春歸必然不會再用欲擒故縱的手段把太子往外推,要是她不在東宮,沒人阻止得了顧氏,萬一讓顧氏得逞那可就大事不妙了!
且太子只以為得儲之後就能順理成章登極九五,殊不料還有陰謀詭計等著他,會害他功敗垂成!
只有她能阻止接下來的陰謀,不讓太子再被顧春歸這紅顏禍水連累。
她必須要隨太子回京!
“殿下,相較於舟車勞頓,妾身更害怕孤身一人在這吳王宮裡啊,必定會日夜不安坐臥不寧,又怎會適益安養?殿下雖因奉旨,急著趕回京城,妾身也不敢拖累殿下行程,可與殿下分路而行,妾身一行可乘大船完全只走水路
,便不會受顛簸之累,還望殿下恩許。”
太子也料到陶芳林必然不肯獨自留在南京,否則他還真有打算就這樣把這女人“遺忘”在吳王宮裡,省得她日後再興風作浪,不過陶芳林既然下定決心要回京城,就算他不許,這女人想必也會透過聖慈太后達償所願——太子很清楚,他雖然入主東宮,儲位坐不坐得穩還不確定,聖慈太后又畢竟是父皇的生母,他的親祖母,自古皇室奉行的是以孝治國,聖慈太后若開口讓他接回陶氏,他就不能違抗。
而且他也沒想過當真能把陶氏棄於吳王宮。
“罷了,你既執意如此,我就隨你心意便是。”
太子既然鬆了口,陶芳林才終於如釋重負。
可緊接著又發生了一件讓陶芳林震驚的事。
太子竟然沒讓淑絹和她同行,反而是調撥了阿丹暫時跟從,這讓陶芳林極其的不安。
難道她竟然看走了眼?淑絹那樣普通的容色竟然能夠博得太子的厚寵?!不,這絕無可能,太子若當真不重女色,怎至於這一世明知顧春歸已經嫁給了趙蘭庭仍然不肯罷休,甚至寧肯為她,擔當天下人指責德行!那麼就只有一個可能,或許是淑絹將她的密隱告訴了太子,太子才至於這樣“信寵”?
想到這裡陶芳林不由出了一身冷汗。
別的也還罷了,就怕淑絹告訴太子,她曾企圖加害顧氏的行為,難道正因為太子對她已經生了疑心,才打算把她棄之吳王宮不管不顧?
越往這方面猜測,陶芳林越是坐臥不寧。
雖然太子到底還是改變了主意,但也許是因為對聖慈太后還有顧忌的原因,方才因她的爭取哭求沒有堅持。
是她太過於相信淑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