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趙孟國堅決抵擋住了專案組走回頭路的可能性,在他看來這不僅僅是因為T3架構已經走到了一眼就可以看到頭的路。
更重要的,沒有自己親手設計一顆新核心的打磨,專案組就不算真正掌握處理器的設計精華。
正好東洋人那邊有志一同做這件事,太陽移動計算這邊晶片技術部門雖然不是主力參與,但是也派出精幹研發一起為新核心努力,背後自然有託尼.蔡的推動參與和太陽移動計算自身商業利益推動。
現在的SPARC開放後,市場不但沒有萎縮,反而有了擴大的趨勢,太陽移動計算自然不會輕易放棄這塊技術上還佔據優勢的市場。
趙孟國覺得這是神威科技千古難逢的好機會,錯過了這一次,或許以後可能都不會再有這樣的好機會了!同國際頂級處理器設計團隊一起工作,可不是輕易就遇到的。
“就算是哭著也要向前走!”
趙孟國對專案組成員動員道。
熬過這一關,我們才真正可以說是設計處理器的人。
就這樣跌跌撞撞一路走過來,終於搞定了S3核心核心,256KB高速L2快取和4MB高速L3快取,主頻起步2.5GHz,最高可以到3.5GHz,單核浮點運算效能理論值超過了45GFLOPS。
這個效能放出去開發單核處理器都可以進入主流水平了。
所以神威科技這次雖然過程很苦逼但是結果真的收穫很大,一群被折磨得死去活來的研發現在全部都活過來了。
按照計劃,第一款基於S3核心的SPARC T4將會是4核、8核和12核三種型號,其中整合8顆S3核心的為主力型號,其片內總的L3快取將會達到32MB驚人水準。
當然比起POWER7+的80MB三級快取和POWER8的96MB三級快取,這款採用S3新核心的SPARC T4還是甘拜下風。
但是高達64執行緒的設計,則在多工處理上有傲視群雄的趨勢,單核8執行緒,這可是Sparc才有的獨有設計。
最終效果怎麼,要等到2015年初流片後才會第一時間感受到。
&n製程工藝的成熟,倒是為這塊過程艱辛的SPARC T4提供了極好的外部加工條件,設計電晶體數量超過15億個的T4,如果製程工藝不夠恐怕也很難很好的加工出來。
&n製程工藝才是T4的最佳搭檔。
不過現在看來,第一批流片是趕不上龍工廠的16nm製程了,龍工廠現在也沒有搞定這個高階製程,至於未來量產時候能不能趕上,現在還不好說。
&n製程工藝開始量產,神威科技的T4至少是很有希望問世了。
這塊處理器如果成功,神威科技基本上就可以一步趕上了IBM的腳步。
到時候,神威科技不僅僅是國內市場跑馬圈地,跨出國門同IBM打擂臺也不是不敢想。
只要效能追平對手,以神威科技的價效比,同等效能的伺服器可能價格只有對方的幾分之一,連一半都達不到。
如果再極端一些進行比較,就是雙方的定價基本上可以無視匯率的變化。
基本上IBM用美元標價的伺服器,神威科技同等效能的伺服器可以用人民幣的同樣價格賣出去還有錢賺!
這樣的價效比,未來說不好華夏這邊的神威科技和高森半導體旗下伺服器生態公司,把伺服器一樣做成白菜價。
現在大家都清楚,真正要靠得住,必須自己的硬實力強,現在的神威科技研究已經到了一個新的瓶頸,扛過去了突破就是一個新天地,同東洋的FJT一起成RISC陣營中真正的新一級力量。
為此倆家主力都是咬緊牙關在奮鬥,而海量的研發費用,現在除了倆家在支撐外,未來也會透過在開放聯盟的相容SPARC伺服器生產中,透過處理器加收一定的費用來籌措攤銷。
這件事是SPARC開放聯盟一起商量過的集體決策,大家都清楚既然進入了這個門,那就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局面。
所以那些暫時實力不足,沒辦法涉足晶片設計直接出力的聯盟成員,就只能後期出錢了。
好在這錢不需要事先給,只是在採購處理器的時候處理器變相漲價一個比例方式抽取出來交,相對來說,聯盟的成員不用負擔研發失敗的損失,已經是相當划算了。
&n工藝製程成熟量產,只要生產良率超過百分之五十,那麼一顆SparcT4處理器代工費按百萬級起批次生產,再怎麼單顆也不會超過300美元的生產成本。
在這個出產成本基礎上加價200,300美元出貨,也遠遠低於競爭對手1000美元起步的成本。
比競爭對手的同等處理器動輒幾千美元來說,這要便宜很多,所以RISC同等效能最佳價效比的稱號,已經可以牢牢安在了SPARC伺服器上。
伺服器格局已然大為改變,未來會如何演變現在誰都不好說,至少華夏這邊在處理器方面已經開始具備自主演化能力,加上東洋未來會不會三強鼎立現在還不好斷言。
只是,伺服器處理器美國佬獨家壟斷的日子已經到了盡頭。
半導體行業中,柳若依掀起的這股因我而變的旋風,從儲存器到移動處理器再到伺服器處理器,從外圍模擬邏輯器件到顯示屏,華人圈已經巍然成了體系,未來就差PC桌面了。
只是,這一天還會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