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嘉安二十七年秋,蕭敬軒便開始祭告天地,正式發動了對衛國的戰爭。
為了能夠順利的征討衛國,蕭敬軒並沒有坐鎮伊州,而是親自率領著五千虎豹騎來到了達州。
於此同時,身在旅州的楊雄也率領大軍開始從旅州港出發,對衛國的沿海一帶發動攻擊。
在蕭敬軒到達達州城時,雷奔已經做好了攻擊前的所有準備。
為了能夠更好的攻擊,雷奔更是提前派出大軍,翻過群山,在衛國的國土上提前安營紮寨。
經過一路的長途跋涉,蕭敬軒也終於離開了達州,趕到了大營。
蕭敬軒看著手中的地圖,陷入了沉思。衛國本土只有一座大型的城池,便是衛國的都城,平城。
除此之外,衛國其他的地方更像是鄉鎮。而且衛國的軍隊也比較複雜。
除了所謂的王軍之外,便是城衛軍。之後便是鄉兵。
而駐守在各個地方的便是鄉兵,鄉兵雖然
人數眾多,可是戰鬥力卻極為低下,而且由於分散駐守,所以任何一地的鄉兵多的只有千人,少的只有數百人。
至於城衛軍更是奇葩,簡直是辜負了城衛軍的稱號。原來城衛軍是衛國勳貴們的私軍。
除了保護勳貴們的領地之外,便只剩下和王軍作對了。
不過,城衛軍的人數雖然不多,只有兩萬人,大多數是駐紮在平城的周圍。
至於王軍,作為維護衛國皇室統治的柱石,王軍的數量達到了三萬。
作為整個衛國最精銳的部隊,裝備也算是精良。平城的防禦以及王宮的守衛都是由王軍負責的。
也就是說,衛國的王都駐紮著衛國一半以上的軍隊。
看著手中的堪輿圖,然後對照了一下暗衛發過來的地圖。
蕭敬軒頭疼的說道:“雷奔,這場仗不好打啊。光是想找到敵人就不容易。”
雷奔看著地圖也是點了點頭。
思索片刻後,蕭敬軒打算分兵,各部以率為單位,向著各地分開攻擊。
蕭敬軒親率一萬大軍坐鎮大營,為各路大軍壓陣。
蕭敬軒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攻陷一地,便徵召一地所有的青壯前來修建棧道。
總之就是遇山開山,遇河搭橋。必須要打通衛國通往達州的道路。
只有這樣,以後才能更好的對衛國進行統治。
隨著軍令的下達,大軍便開始向著衛國的城鎮分開駛去。
蕭敬軒坐在大營之中,閉目休息,等待著各軍凱旋。
就在這時,楊雄的大軍也開到了衛國的沿海附近,對附近的城鎮發動了攻擊。
這次大戰,除了楊雄和雷奔,蕭敬軒沒有調動其他的將領。
如果不是因為這次調動的軍隊太多,這兩人蕭敬軒都不想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