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您是不是和韓董有什麼交情?”
張牧聞言頓時失笑道:
“呵呵,什麼交情能值這麼多錢?你也太高看我了!”
張牧能理解楊光心中的疑惑,畢竟他和韓三品所處的位置不同,思考問題的方式自然不一樣。
楊光想得依然是怎麼透過拍電影賺錢,但是在韓三品的眼中,恐怕這個需求最多隻能排在第二位。
一旦坐在韓三品的那個位置,他的所有決定自然都要從整個電影行業的高度出發。
而他之所以會這麼熱心的不斷鼓動國產大片的立項,估計也是想先將觀眾推進電影院,推動大盤的增長。
然後,再考慮觀眾看什麼的問題。
所以後世華夏電影市場能超過米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影市場,韓三品在其中還是有不小的功勞的。
可惜後來的某些人只看到早期國產大片的華而不實,便一味的嘲諷韓三品有眼無珠,能力不夠。
豈不知,這完全是格局與眼界的問題。
念及此處,張牧心中頓時便有了決斷。與其讓中影把錢花在《無極》那種爛片上,還不如把錢給他來得有意義。
並且有了中影的加入,不僅能減輕牧野資金上的壓力;還能讓張牧在這個專案之中,掌握決定性的話語權;甚至從某種程度上也能提高哈維與呂克·貝松對這個專案的信心。
可謂是一舉三得。
於是他當即便沉聲道:
“這樣,你先拿這個專案給韓董看一下,如果他感興趣的話,你後面可以帶中影的人一道過來。”
見張牧這麼一說,電話那頭的楊光立刻便明白了張牧的態度,於是在收到郵件之後,當即便開始安排起來。
……
翌日,勞碌許久的張牧終於有空閒了下來。
出於導演的職業習慣,他不免得也開始穿梭在電影宮的各大劇場之間,領略著來自世界各地電影人的光影藝術。
雖然其中大多都是平庸之作,但是偶爾也會冒出一些令人驚豔的鏡頭,讓張牧為之一振。
於是,時間就在張牧一邊批判一邊賞析的過程之中悄然流逝。
期間出於校友之誼,他還出席了楊朝的電影《旅程》的首映,也算是對北影有個交代了。
至於《2046》張牧前世早已經看過,所以就沒有去湊熱鬧了。
大概是因為對於獎項沒有什麼想法吧,所以張牧接下來的日子倒是過得頗為自在。
不過三天之後,當張牧在《調音師》的戛納首映上看見徐老怪時,當即不由微微一驚。
但無論是什麼原因,人家既然來了,那就是給面子。
於是張牧連忙上前笑著道:
“徐導,久仰大名!您的電影我可是一部不落的都看了!”
說罷,張牧便握手感謝道:
“這次多謝捧場,謝謝了!”
徐客聞言卻是笑著搖了搖頭道:
“張導,你這回可是低調的有些過分啊!”
——————————————
感謝“書友20210821161334909”的打賞,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