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里正是怎麼跟老族長和村裡宗族的幾個長輩說的,林寶珠她們不清楚。【無彈窗.】不過到了轉天晌午之前,里正就讓人敲著銅鑼在街上通知各家各戶都到麥場去說事兒。
平時銅鑼幾乎是不會響的,就算路婆子家的劉金才考了秀才,里正也不過是讓人挨家挨戶的通知一遍,然後做東擺了兩桌酒席祝賀。酒足飯飽之後,但凡跟路婆子家親近的,亦或是說得上話的,都拿著雞蛋或是家裡自個中的菜瓜啥的去串門子說話了,有孩子的也會帶上孩子想要沾沾喜氣。
而要敲著銅鑼吆喝的情況,之前也就是徵收賦稅或是徭役時候,才會出現。所以聽到銅鑼聲,大家夥兒心裡都忐忑的很,哪裡還顧得上幹別的活兒,絲毫不敢耽擱就匆匆跑到了麥場上。
等林寶珠跟張滿囤被張里正家媳婦千說萬說的請到麥場上時候,那裡已經到處是人了。因為擔心是賦稅或者徭役的事兒,這會兒來的除了每家每戶的漢子們,也有不少帶著孩子的婦人。
畢竟都是跟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事兒,哪個敢大意啊。尤其是家裡有沒服徭役的兒子的,更是心驚膽戰的,說話都不敢大聲了。
說起來,之前村裡也不是沒人想過把田地掛到劉金才名下,這樣日後也能少交賦稅。就算每家送些好處給劉金才,也是使得的。
不過那事兒還沒說成,最起碼他們只是私底下商量過了。現在也只是在打聽別的村子有沒有這樣的事兒,說到底桃樹灣幾代人了可還沒出過一個秀才老爺呢。如今有了一個,他們還真不知道該咋做才能和規矩。
這不,還沒打聽清楚呢,就被裡正的銅鑼吆喝聲叫了過來。
張里正並不多說,只就這昨兒跟族裡幾個長輩商量好的說辭說了一番。然後又拉了張滿囤上高處,讓大傢伙記得桃樹灣不出昧良心的人,人家張記給村子裡的勞力們出了工錢,現在還讓孩子們讀書識字,那就是整個村子的恩人。日後要是哪個再敢做白眼狼,桃樹灣村可廟小留不下。
雖然被狠狠告誡了一番,可架不住大傢伙聽到張記要蓋私塾而且讓孩子們免費認字的激動勁兒。可以說,在張里正的話一落時候,人們就沸騰起來了。一個個臉上都樂開了花,家裡孩子年紀正好該啟蒙的,更是笑的見牙不見眼。
“里正叔,你放心,咱心裡都記著滿囤兄弟跟寶珠妹子的好呢。”
“是啊,咱都不是沒良心的,滿囤跟寶珠兩口子對村裡怎麼樣,咱們都是有目共睹的。以前是咱們想差了,往後只管往好裡走,要是我家那臭小子敢不敬著滿囤他們,我張大山先折了他一根腿。”說話的是跟著在張記茶山上幹活的漢子,一張方臉,濃黑的一字眉,面色是農家人慣有的黝黑,看上去老實巴交的。這會兒因著知道兒子能進張記私塾讀書,正高興的憋的一張臉都漲紅著呢,恨不能多說幾句表表對張家兩口子的感謝。
接二連三的跟著就想起了絡繹不絕的贊同聲,還有的拍著自家兒子的後腦勺讓趕緊的喊叔叔嬸子。反正,不管是眼階短淺的還是愛咋呼事兒的,這會兒都跟著一疊聲的笑呢。
不說村裡人大多是心思樸實淳厚的,就算有些心眼多的,這會兒也挑不出啥刺兒來。畢竟人家張記出這麼大的力氣,讓整個村子跟著沾光,他們要真還酸裡酸氣的說話,指不定以後就沒法送孩子進私塾了。
人們是實實在在是沒想到張記能為村子做到這一步,這年頭農家院裡能出個識字的孩子,那是多不容易的事兒啊。不說是指望著他們出人頭地考上功名光宗耀祖,就只是能寫能畫,那就已經很了不起了。小子們以後也能跟著這個容易說媳婦,閨女們少不得跟著識字兒被高看一眼。
所以哪會有人不感激?就算是為了孩子們,那些個看不慣或者眼紅張記的人,也得好話說著。
麥場的事兒過後,張滿囤跟林寶珠在村子裡的威望再上一層樓。以前只是田大娘幾個人好拿些吃的用的給林寶珠,如今可好,只要倆人一到村裡,大老遠就會有人準備好了菜乾或者雞蛋等著呢。就算是張滿囤那張凶煞的臉,也不能阻擋了大傢伙的熱情。
因著是為村裡修私塾,所以來做工的勞力們並不要工錢,甚至不用張記管飯。見大家夥兒心眼實在,林寶珠索性也不勸說了,就只是每天在開工的地方支著大鍋熬一鍋老鷹茶,讓大家隨意取用。
就算這樣,也讓不少人連連稱讚她厚道。
那邊修建私塾的地方正熱火朝天的幹著,這邊張記茶園跟作坊,也都沒停下來。雖然因為之前的事兒,走了幾個人,但卻並不妨礙正常運作,只不過是產量低了一些罷了。
對於林寶珠來說,這也不礙事兒。最起碼,這些並不是她現在最關心的事兒,她最關心的還是近日裡情緒越發低沉的張滿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