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老契嗌交。
在粵語方言裡,“老契”乃女支女與客人的關係的俗稱,即姘頭的意思,“嗌交”是吵架的意思,結合起來,就是一對姘頭吵架。
又名,爛大鼓。
這裡的“爛大鼓”是故事裡主人公的外號,是個人名,曲子以他為第一人稱用自述的方式展開。
故事的主要內容,講述的就是這個叫作爛大鼓的破落公子哥,去找昔日的姘頭,一個叫做瑞彩的女支女借錢,借錢不成然後兩人吵了一架。
蘇白把一些簡要資訊都寫在了上面,但是對聽眾們來說,這些都無關緊要了。
因為,蘇白唱的曲子,全都是他們沒聽過的,無論是《客途秋恨》還是《男燒衣》,再熟知廣府南音說唱的老人家都沒聽過,就是這麼的不講道理。
但若心思細膩的話,看標題就能品出點有意思的東西來。
反正權伯是看到這個標題頓時就樂了,《客途秋恨》和《男燒衣》都是講士子文人和青樓女真摯的愛情,而這首板眼曲嘛,顯然就是姘頭之間撕破臉了。
另外,如果說《客途秋恨》是雅,《男燒衣》是俗,那麼這首就是看標題就覺得會很諧。
假設猜測成立的話,雅曲、俗曲再加一首諧曲,絕了!
而這回,蘇白也就亮一下基本資訊,歌詞方面也不細講了。
之前講吓《男燒衣》,是因為南音裡的故事一般都不完整,大家聽起來容易懵,所以才稍稍講解下。
包括《客途秋恨》,事實上最初版本的《客途秋恨》是沒有開頭那段主人公自我介紹的,而是直接就從“孤舟岑寂晚涼天”開始,就是因為故事不完整聽眾很懵,所以後人才編了一段自我介紹放在最前面。
但是唱板眼的話,就沒這個必要了,廣府說唱曲藝中講故事最專業的曲種,基本上亮個標題就差不多了,若是聽眾聽不明白,那就只能是自己的演唱不夠好。
接著,在眾人翹首以盼的目光中,蘇白把樂器換了,不再用古箏和拍板,而是拿出了上午才買回來的大板胡。
拿出來後只是亮個相,全場就又沸騰了起來。
“喔~~~!”
“哈哈,換架撐啦?”
“好傢伙,難道是為了唱這首曲子才專門買回來的?”
“哎,肯定是了,早早跑去大新街那麼遠。”
“小白真是太有心了。”
“......”
楚芊音兩興奮的小拳頭捏得緊緊的,眼睛也已經幻化成了星河。
聊起冷僻的民間曲藝如數家珍,老人們心目中的失傳絕唱在他這就是純屬笑話,唱起歌來還能男能女隨時“變性”,還會古箏會拍板現在又拿出了板胡,這大哥哥到底有多少才藝在身上啊?
她只是稍稍想想,都要瘋了,最要命的是他長得還帥,完全就沒天理了啊,這要是把他丟進娛樂圈裡,會發生什麼?
少女的幻想一開始,就又點控制不住,直到蘇白的一聲“好啦,我們開始”,這才把她拉回了現實。
生怕錯過哪怕一點點的她,連忙緊張兮兮的豎起小耳朵......
現場也就此完全安靜下來,所有人都瞪圓了眼睛,緊張到都屏住了呼吸!
“這首曲子節奏較快,大家打起精神,坐好扶穩哈!”
蘇白再一聲“吆喝”,說來就來,緊接著馬上就操動起了手中的大板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