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板眼?”
楚芊音又雙叒叕懵了。
她知道是“板眼”什麼,是種花家民族音樂和戲曲中的節拍,是民族音樂和戲曲的靈魂,而粵省人一般會叫“眼”為“叮”,稱“板叮”。
其中“板”相當於現在國際譜法的強拍位,“眼”相當於弱拍位,即每一小節中的最強拍稱為板,其餘的拍子都叫眼。
成語常說的“一板一眼”,粵省話一板會講作“一板一叮”,詞語的本義都是指二拍子。
但是,首先蘇白的念法就是“板眼”,而不是粵省白話通常叫法說“板叮”,顯然已經和“節拍”的意思有所區分。
並且同時指出,這是粵劇歌謠體唱腔的一個曲種,還和南音說唱同出一門?
這就觸及到她的知識盲區了,聞所未聞啊!
可再瞄一眼現場,老爺爺老奶奶們那興奮的表情,顯然,不知道她還是隻有她......
而自家爺爺,已經心情激動的站了起來,瞪著大眼睛問道:“板眼你也會?和你唱的南音單本一樣,原生態的那種?”
蘇白點點頭:“嗯,會的作品不多,娛樂嘛,博大家一笑,我試著唱唱,大家將就聽聽,多多包涵就是。”
“好!”
“哈哈哈!”
“白主也太厲害了吧!”
“哎喲,不得了啊不得了,沒想到連板眼他都會!”
“哈哈,我的天啊,今天真是來得太值得了!”
“......”
現在蘇白的地位顯然已經完全不一樣了,聽過他的兩首南音之後,儼然已經是老人家們心目中的絕對權威,超級民間曲藝大師。
再說什麼大家都不會先質疑,不像之前,說要唱南音,立馬就被一頓嘲諷,那叫一個慘兮兮。
現在則恰恰相反,只要是蘇白說會,大家就覺得肯定是會,別問為什麼,問就是兩個字,信任!
而聽到蘇白還會唱板眼,那大家就不可能不激動,對此稍有了解到都知道,板眼產生於清末民初,主要在青樓等風月場合流傳,是舊時的青樓裡最受歡迎的一個特殊曲種。
一如剛剛蘇白所言,由於這類曲子大多是那種內容,不對外傳唱,所以現在大家還能聽到的正經的,原生態的板眼作品,比南音還要少不知道多少倍,屬於絕唱中的絕唱了。
看著歡呼不停的眾人,楚芊音當然明白這“板眼”對大家來說,肯定又是一個超級大驚喜。
而她內心深處,則有種深深的挫敗感,突然感覺自己是什麼都不懂啊......
聽蘇白講粵語的俗語俚語典故,她就感覺自己的粵語是幼兒園級別的,聽蘇白講本土的曲藝就更慘了,她甚至都開始嚴重懷疑自己是不是個廣府人了。
“等下!”
稍稍猶豫了下後,楚芊音終於鼓起了勇氣,舉起來小手弱弱的問道,
“那個......那個,你能講講什麼是板眼嗎?它和南音有什麼關係?還有其他的,木魚,龍舟那些,又跟粵劇有什麼關係,粵劇歌謠體又是什麼,我有點暈......”
“噢,當然可以,我幫你簡單的梳理梳理哈。”
蘇白笑眯起了眼,難得她有興趣,多聊聊也無妨,接著說道:“我們就從粵劇開始說起吧,首先粵劇包括粵曲,是由七大體系構成的,這七大體系分別是梆黃體系、歌謠體系、唸白體系,以及牌子、小曲雜曲、粵省音樂、鑼鼓。”
“其中粵劇的歌謠體系,裡面又包括有龍舟、木魚、粵謳、南音、板眼、鹹水歌六類,這六類原先都是在粵省民間廣為流傳的說唱形式。”
“所以,粵劇是個超級大熔爐,把所有的本土不同的說唱形式集合在一起,形成了粵劇歌謠體系?”
“哈哈,沒錯,也可以這麼理解,剛剛說的六類說唱形式,都是花園裡不同種類的花。”
“噢噢!我明白了!”
楚芊音的眼睛亮了起來,“那你剛剛說板眼和南音同出一門,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