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百害,唯富一套。
這片農耕和遊牧的分界線上,有百萬畝良田、有一望無際的草場。
而所謂的滅敵主力,實際上並不代表蒙古草原上就沒人了。只是從軍事的角度來說,韃靼已經不具備實力再和大明相爭。
但韃靼還有人在那裡生活。原先三個右翼萬戶,如今還有兩個就在草原上。
現在不是馬放南山的時候,河套還是要好好的治理,歷來強大的中原王朝在得到河套之後,只要以此作為屯兵的基地,往往都能壓制草原幾十年。
那個地方,朱厚照得找個猛人。巨猛的人。
朱厚照想到了。
陝西巡撫王守仁。
想到此處,他都有些激動,歷史的趣味在他的手中出現了,就是他自己都期待,
當王守仁在河套屯兵養馬,北方的遊牧民族又要如何應對?
“臣以為,等楊閣老的奏報到了,陛下可宣其進京,此事緊要,到時候可從長計議。”
“嗯。”朱厚照點頭。
只要打勝了,後續的事情慢慢做就好了。
“諸位愛卿都是朕親信之臣,不少人在朕還是太子時就已相識,朕之志向,在內是要百姓安居樂業,在外是要四夷賓服,如此國泰民安,盛世可期,朕也可不負祖宗之託、百姓之望!今有大勝,一方面要為之慶賀,另一方面也要戒驕戒躁、再接再厲。
自三代以來,也有許多帝王即位之初,勵精圖治,剷除積弊,煥然與天下更始,但稍有所成之後,則逐漸怠慢朝政、寵信奸臣。譬如唐玄宗,妄念一起,以致安史之亂,盛世大唐由此去也!值今日大勝之時,朕與諸位愛卿再約定,從今往後,仍然要以蒼生社稷為重!不可一刻稍忘!”
此番話出,眾位大臣再一次心生臣服,紛紛跪下。如此帝王,如此言論,自古難尋。
“吾皇聖明!”
“都起身。說說還有什麼事。”
“陛下,微臣有事啟奏。”韓文上前躬身。
“講。”
“良鄉一戰,我軍大勝,與此同時易州、良鄉等縣皆遭受大難,臣以為朝廷應當免除受災幾縣之錢糧,以顯陛下仁德愛民之心!”
“准奏!”
“臣吏部尚書林瀚上奏:陛下此番大勝虜酋,大漲我大明國威,臣以為應當遵循舊制,挑選良辰吉日於午門獻俘!”
“准奏!”
“臣刑部尚書閔珪上奏:漢元狩二年,驃騎將軍霍去病馬踏賀蘭山;唐貞觀四年,李靖東征,大敗突厥國,此兩役之後,漢武帝、唐太宗都曾大赦天下!臣以為,大明此戰盡滅韃靼主力,一掃北境之敵,亦可大赦天下,使天下百姓與國同慶!”
大勝之後的確有大赦天下的傳統,這一點沒問題。戰爭會讓朝廷使用一些‘民力’,大赦天下可以安撫民心,同時也可以宣威天下,就是告訴所有百姓,我們贏了!
朱厚照沒有多做猶豫,繼續大手一揮,“准奏!”
其聲高亢激昂,一時間諸大臣也被感染。這便是大明的正德皇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