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奉天門外已經擠滿了大臣。
除了文臣,還有一眾勳貴,都來了。
侍從室也不知道這條子要怎麼排序,索性便和諸多大臣一起在奉天門等候。
當皇帝龍輦出現在的時候,大臣們像是上朝一樣全部排好了。
朱厚照帶著劉瑾平常般走近,看著眼前這群人不約而同跪了下來三呼萬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就這樣,他們一連呼了三次。
像是一種感覺,朱厚照只覺得他們更加‘溫順’了。
太監們把龍椅搬到他的身後,他張開雙臂端坐其上。
“平身!”
聲音威嚴,透勁也足。
“謝陛下!”
“良鄉一戰,滅韃靼小王子主力五萬餘人!這是大明數年未有之大勝,從此後,蒙古諸部再無力抵禦大明,河套可復!北疆可平!陛下開疆拓土之功,可比漢武唐宗,臣王鏊為陛下賀!為大明賀!為天下賀!”
類似這般話語,除了他這個內閣閣老,其他大臣也都要出來說上一通。
文人的那種吹噓,吹得朱厚照都有些輕飄飄、有些氣血翻湧,彷彿千古一帝已經就是他了。
“一戰而勝,這不僅僅是朕的功勞,諸位愛卿可不要說得彷彿是朕親手殺了那麼多北虜,這是朝中大臣、在外將士一同用命的結果。有功要賞,有過要罰。如此大勝,朕要祭祀太廟,告慰祖宗,朝廷要傳至四方,使天下皆知。此外,朕決意要大宴群臣,以為慶賀。王先生,”
“臣在。”
“宴席之上,朕要親自封賞有功將士。此事尤為重要,請先生以內閣名義領銜各部用心辦理。”
“臣,領旨!”
“再有,北直隸敵軍已平,派人到固原去,問一下楊閣老那邊的情形。”
近段時間,京師過於緊張,以至於好些人過分關注韃靼小王子,而忽略了其實火篩部還有四萬人馬也犯了花馬池。
不過朱厚照不太擔心那邊,有楊一清、王守仁這兩尊大神,再加上自己這個皇帝也沒有給他們來自‘京師的扯後腿’,僅憑火篩所領的四萬兵馬,是很難打出什麼戰果來的。
“陛下放心,楊閣老老謀深算,節制三邊兵馬,火篩又是他的手下敗將,料其也難有勝算。”
“嗯。大戰過後,諸事繁多。朕想想……”朱厚照揉了揉腦袋,“除了大宴和封賞諸事,還有一樁真正重要之事。”
幾個大臣都抬起頭,等著皇帝開口。
“經略河套。”
是啊。
打仗打得那麼辛苦,所為的又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