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立下這樣的大功,使得皇帝能夠名正言順的破例的機會實在不多。錯過了這一次,對楊一清個人來說就是政治前途的事兒,皇帝也不會很在意。但若真的發生,真正的影響卻是在今天,這才是皇帝在意的!
豐熙望了望那個年輕的身影,他站在群臣的注視之中,是如此自信。
「楊卿,你要明白朕的良苦用心。」
這是皇帝的大計。
楊一清不敢亂來,唯有深深叩頭,以謝君恩。
「臣楊一清謹遵聖命!」
皇帝轉向李東陽、謝遷二人,「李閣老、謝閣老,你們兩位往後要辛苦些,西北不能沒有楊應寧,這是真正的軍國大事。」
「遵旨。」
李東陽和謝遷想的是:楊一清後來居上,已經走在了王鏊和韓文的前邊兒。
入閣這種事是很講究先後順序的。
他們這兩人,再怎麼樣都是先帝的老臣,一朝天子一朝臣,他們不是皇帝提拔起來的,皇帝感覺上總是差了一點。
所以或早或晚,他們都會步劉健的後塵。再說句不好聽的,他們不走,王鏊、韓文往哪裡進?
但這兩人就算進了,以後也要在楊一清後面了。
也就是說楊一清這番立功,其實是給自己預定了一個內閣首揆的位置,如此恩賞,確實可以說是破例。
皇帝重新坐回御座,「以閣臣之尊在西北一地,楊閣老你可說是凌駕於任何一位封疆大吏之上了。」
「陛下如此重信,令臣汗顏。陛下但有吩咐,臣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這老頭兒還是懂事的,皇帝賜恩如此重,而且老實說三邊總制
哪裡需要一個閣老,這樣的安排顯然是為了不一般的任務。
「為守護邊疆、保我子民,朕欲以復套為國策,你可敢領命?」
這個事兒,皇帝早就朝中大臣打了招呼,所以此時氛圍雖然肅穆,但也沒有什麼異變。
楊一清則拳頭緊握,心跳加速!
君王的才能高低真的是完全不一樣!
像復套這樣的大事,換以前的弘治皇帝,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做成!
但是正德皇帝就不一樣!當太子時就謀劃登基之戰,戰而勝之則借凱旋之威定立國策。將他塞到內閣裡,一是解構文臣一直以來把控朝堂的舊例,二是為復套樹立一個超級‘邊臣,,真正為復套成功創造條件。
一手朝堂,一手邊疆,這一套下來是環環相扣,一著不差,實在令人拍桉叫絕。
至於領命不領命,復套之疏就是楊一清自己上的。他雖然也計算、也有城府,但何時忘記過萬里赴戎機?
有此英斷之主,四方來賀在望。
這是楊一清真正激動、在乎的東西,至於其他的小節……呵,有了貞觀之治,玄武門之變又如何?
「臣願領此命!終臣一身,也要為大明收復河套!為陛下開疆拓土!」
朱厚照抬頭,咬著牙說:「不是開疆,那裡自古以來就是我們的!」
===
又堵在高速上啦,不過可以更新。年前不是沒有駕駛員嗎……這次回家帶了一個。
明天恢復兩章六千更新。
lq.
皇家僱傭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