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朕乃一代聖君> 第233章 欺人太甚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33章 欺人太甚 (1 / 3)

宮門在鐘鼓聲中緩緩開啟,文武百官進入紫禁城,按照文官位東面西,武官位西面東的順序過廣場、進大殿。

明代有在奉天門早朝的習慣,不過朱元章規定的早朝時間特別早,大約在凌晨5點,這個時候天還冷呢。

朱厚照自己都受不了這寒風,所以登基以來都是在奉天殿早朝。此外,他也沒有像弘治皇帝那樣繼續午朝,而是改為了在乾清宮處理政務,雖然也有些人繼續建議,但是那些奏疏都被扔在了一旁。

紫禁城在有官員、太監、宮女的時候才讓人感覺這不是歷史,而是現實。劉瑾一聲‘有事啟奏、無事退朝,之後,朱厚照也從混亂的思緒中回神,注視著臺下這一熘的國家重臣。

復套之事在百官之中引起爭議極大,說是弄得人心惶惶有不為過。

但朱厚照處理政事以來,對政見不合者處置頗重,如今又到了這個時候,老實講,除了那種不要命的御史,就只能位高權重的重臣來領個頭了。

劉閣老當然感受得到此時的政治氛圍,尤其楊一清的軍報還沒來,正是時候,如果真得打了勝仗,到時候豈不是回天乏術?

「陛下。」

大殿之上,老而渾厚的沙啞之聲迴盪,劉閣老也屬望七之年,他晃盪著身子執笏板在龍椅的正下方躬身,

「上月,陛下降下聖旨,令群臣商議,以三年為期解決朝廷弊政、議定國家大政。臣聽聞,百官振奮,天下更新,皆以除弊為新為日日所盼。廣開言路,兼收幷蓄本為明君所為,陛下少年登基,實為大明之福、祖宗江山社稷之福。然,連日來,臣偶有聽聞朝廷欲將復套列為國策,搖旗吶喊者有、叱而反對者也有,且有愈演愈烈之象,若朝廷不加以管束,則上至百官、下至小民,人人妄議國政,致使官場民間戾氣抖升,如此,豈不有違陛下集思廣益之初衷?因而,臣懇請陛下能夠早日決斷,務使人心分散、朝堂動盪!」

劉閣老這麼說,王鏊、韓文等人聽到了心裡都跟明鏡似的。

皇帝透露出意思已經好幾天了,但是朝堂上卻沒動靜,總不至於在拖吧?這是不符合皇帝喜歡效率高的性格的。唯一的可能性也就是在等,等西北的戰事結果。

劉閣老一開始可能想不到,但三兩天時間一過就反應過來了,如今在早朝之上以這樣的方式提出來,就是不想讓皇帝再拖下去。

「閣老。」

韓文現在成了朝野所認定的皇帝的急先鋒,有些人笑他,但這些笑他的人背地裡也想成為他,從他一直被彈劾就看得出來,說到底,人人都想當皇帝的寵臣。

「復套之議,乃是涉及邊疆形勢的大事,如今朝廷正在西北用兵,楊應寧是勝是敗,陛下和滿朝同僚皆不得而知。此時何必著急議處?以下官所見,還是要有個確切的訊息再說。」….

朱厚照坐在龍椅上沉默的看著這一幕,他前世看歷史時,聽聞萬曆皇帝初年上朝就是聽大臣們吵架,吵到後來他聽得很煩,對早朝也完全失去了興趣。

現在也是一樣,他當太子時還可以親自上陣,但當了皇帝則有些不一樣,弘治皇帝剛駕崩時的出兵之議不提,當時實在緊急,往後還是要與之前有些區別。

有些人,他不說,你怎麼知道此人的政見、站隊是不是和自己一樣?別人又怎麼知道他如何站隊?

韓文的話,有些揭劉健‘小心思,的味道。

但劉閣老是什麼人,縱橫官場幾十年,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

他微微轉頭,眼皮子也不抬,身子看著都有些僵硬,輕聲反問道:「大司徒的意思,楊應寧此戰的勝負還大大關係朝廷的國策?」

韓文不疑有他,「寧夏,正是復套前線,自然影響。」

「那,大司徒覺得如何影響?楊應寧敗了又如何?不敗又如何?朝廷議定國策,是不是看楊應寧,若他勝了則復套為國策,若他不勝,則復套不為國策?」

韓文面皮一緊,這個劉希賢,都說他剛直、不愛拐彎,其實話裡也是處處玄機。

這個話他是不能輕易接的,如果接了,那這事兒也就沒什麼好議的了,反正就看西北大戰的結果。

這對於劉閣老來說是可以接受的,他和皇帝抗爭,本就處於劣勢,甚至於自身也是帶著‘捨生取義,的念頭來的,最後撈到一個拼運氣的結局有什麼不可以的?

但是這對皇帝來說就不可接受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