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映紅了玄武湖。
陶然亭裡的暖爐已經重新換過,火苗在晚風中搖曳,映紅了傅小官的臉,也映紅了董書蘭的臉。
傅小官任然在奮筆疾書,董書蘭依然在認真的看著。
蘇蘇拿著根冰糖葫蘆兒蕩著鞦韆,心想那文章有什麼好看的呢?
剛才她也湊過去看了看,除了覺得那字實在難看之外,便再沒別的感覺,很是枯燥,不如詩文。
蘇珏拿著傅小官寫好的幾頁紙在陶然亭中一邊看一邊走,然後覺得寫得好像有點道理,然後又覺得好像哪裡不對。
思來想去,他豁然開朗,這通篇文章讀下來就是鼓勵人們逐利!
這不對啊,如果人人都去追求財富,豈不是亂了套?
這是和聖學作對啊!
聖學所鼓勵的讓人向善,明仁義禮智信,主張的是以文治天下。可傅小官這篇文章的意思卻是以經濟為中心,釋放人逐利的慾望。
蘇珏倒吸了一口涼氣,這文章若是放出去……只怕這小子會被天下文人給噴死!
因為在天下文人看來,讀書,永遠是這個社會最高層級的存在。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可不是一句空話,而是聖人之言。
若是讓商人翻了身,這豈不是打天下讀書人的臉?
當然,他也看出了這篇文章的價值所在,對其中的分工頗為贊同,這就像練劍一樣,只有將每一劍都瞭然於胸,才能夠流暢的施展出一整套的劍法。
如果他能夠將其中那些有悖於聖學的言論刪掉就好了。
這是蘇珏的看法。
董書蘭作為一個商人,卻認為這文章極好。
而今商人的地位極其低下,除非是有上京六大門閥這種深厚的背景,否則那些小商人們是絕對不敢大張旗鼓的擴大規模,甚至不敢越界做生意。
無它,若是官府從中作梗,那必然是鉅虧,甚至死無葬身之地都有可能。
夕陽落山,天色暗淡了下來,春秀為陶然亭掌上了燈,看了看少爺的背影,心想……該不該叫少爺用晚飯了呢?
沒多久,傅小官停下了筆,這第一章寫完了,和曾經的國富論當然不能一樣,裡面摻雜了許多自己的觀點,整篇寫下來頗為順暢,還算是滿意。
然後他便聞到了身後傳來的淡淡茉莉香,他的臉上露出了笑容,回頭一看,果然是董書蘭。
“寫完了?”
“還早呢……哎,今兒個大朝會,燕宰給我出了這麼個難題。”
“就是寫這東西?”
“算是吧……”傅小官活動了一下有些酸楚的手腕,又道:“陛下提出了二十字方針,就是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但是國庫沒銀子,陛下點名燕宰主抓此事,然後燕宰就弄到了我頭上。寫這玩意的目的是讓陛下和燕宰知道怎麼去做,但他們會不會採納這就不是我能夠決定的了。”
董書蘭和蘇珏在傅小官的面前坐了下來,董書蘭的美目一眨不眨的盯著傅小官,臉上的笑意早已展開,露出了兩個醉人的淺淺梨渦兒,“聽父親說……你升官了?”
“別提了,給我下的套,中書省諫議大夫,這不就成了燕宰名正言順指使的物件!”傅小官流露出極大的不滿,董書蘭卻嘻嘻一笑。
這可是進入中樞的官職,別人可求都求不到,他居然還牢騷滿腹!難不成他還真想去當那個臨江的小地主?
蘇珏正了正冠帽說話了,“你這文章倒是有些道理,可裡面有些觀點和聖學頗有衝突,是不是刪減一些更好?”
傅小官明白蘇珏的意思,他也曾想過,但並沒有那樣去做。
“不能刪減,這是一場變革,來自靈魂深處的衝突,沒有辦法去平衡,只能選擇。這是陛下和燕宰的事。至於我……不過是把這些矛盾向他們展示出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