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中,鄭日強開啟了電腦,上了“火星吧”。
睡前上“火星吧”是鄭日強多年養成的一個習慣。
他看到,置頂的是一篇長文《人類何時登上火星?》。
關於火星,人們知道,火星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的第四顆行星,直徑約是地球的一半,體積為15%,質量為11%,火星曾被認為是太陽系中最有可能存在地外生命的行星。
火星有兩個天然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據說,火星南極冰冠和中緯度地表下存在大量的水冰。
火星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碳,佔95%,氮佔2~3%,氬佔1~2%,一氧化碳和氧共約佔0.1%,此外還有極少量的臭氧和氫,水汽僅平均約佔0.01%。
火星比地球小得多,體積只有地球的0.15,質量只有地球的1/9,火星上也有四季變化,由於它繞太陽執行一週約687天(地球時)。
火星直徑&n ,表面溫度63 ℃(210 K,逃逸速度&n/s。在地球,火星肉眼可見,亮度可達2.9。
火星與地球的近距離約為5500萬公里,最遠距離則超過41000萬公里。
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礫石遍佈,每年常有塵暴發生。
2008年7月31日,美國航空航天局科學家宣佈,火星土壤含有水分。2014年4月19日,科學家發現火星內部存在龐大的水資源。火星表面的平均大氣壓強僅為大約7毫巴(比地球上的1%還小)。
人類可以登上火星嗎?業內比較靠譜的說法是2034年左右。
就連比較權威的美國宇航局也只是保守估計,在2031年前後,將“毅力號”(2020年登陸火星)採集的火星樣本運回地球。
但航空私企CEO,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執行長埃隆·馬斯克堅信,SpaceX能在2026年送人上火星。
甚至更早。
他在2020年稱:登陸火星這一目標“從現在起大約6年”可實現,“如果我們運氣好,可能4年”。
也就是20242026年之間。
當然,2024和2026年登陸火星這是很不現實的。
果然,到2028年初,這個事情仍無進展。
宇宙探索大大地刺激了科學家的興趣。
不但國有火箭發展勢頭猛烈,很多私企看到了巨大的商機。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美國私人航天公司SpaceX。
國有火箭的可靠性排名靠前,但價格低廉是私企的巨大優勢。
相比於國有公司,私企更是大膽。它志在設計的火箭飛機能垂直起飛,在普通機場上水平著陸,並進行回收。
民營科學家有很多好處,比如他們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天馬行空。
另外,民間跟國有最大的差別就是冒險。一般來說,如果發射成功的機率沒有99%,那麼國有科學家就不願擔這個風險;而民科,只要有50%,有時甚至是30%、20%,也願意試一試。
火箭發射中的後起之秀是BIPU、MOMO公司。
特別是BIPU公司,從2027年進行“火星計劃”(下面我們會重點介紹)開始,它就備受關注。
在那個計劃裡,就是毫無航天經驗的公司,招聘毫無航天經驗的人,進行培訓,執行火星登陸任務。
鄭日強嘆口氣,開啟自己的電子郵箱。
這些年,由於在不同的城市生活,他的手機號碼都換了很多次,唯獨這個信箱不變。
他收到一堆亂七八糟的郵件:
【緊急通知】你的賬號處於危險環境,請立即處理。
【事業運程】感情運及工作運不順是什麼原因?
還有一封應該不是垃圾郵件:
re:Space exploration project registration&n(回覆:“宇宙探索計劃”報名表)。
他記起,在六個月前,那時候他剛剛從醫院辭職,正在沒日沒夜、漫無目的地找工作,曾經報名了“火星計劃”。
其實,這個“火星計劃”,有點類似2013年的“火星一號”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