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取劍門關後不久,忽然天降大雨,而且越下越大。
這時有斥候來報,發現從距離劍門關一百多里地的凌霄關正趕來五千多隋軍援兵,估計是前來增援劍門關的。
李世民心中一沉,正準備安排迎敵時,只見夏雪美目閃爍:“大雨一下,山洪爆發,秦王殿下,現在正好是個機會,請給我二千人馬,我去對付隋朝援軍。”夏雪一直想體驗和鍛鍊一下自己在古代帶兵指揮的能力,所以想趁著自己剛立了大功,秦王李世民高興的時候,提出了這個鍛鍊自己的要求。
李世民現在對這個非凡的小仙女簡直是無比敬佩,所以對她的提議想都沒想就答應了。不過他還是有些不放心,覺得夏雪要求的二千人馬太少,畢竟隋軍援軍有五千多人。李世民經過斟酌,從部隊抽調了四千唐軍交給夏雪指揮,阻擊隋朝援軍。
夏雪知道這是李世民關心她的安危,心裡很是感動,也就沒有推辭,向李世民堅定地點了點頭,就帶領著四千人馬冒著大雨向隋軍援兵來的方向趕了過去,李世民率軍留守劍門關。
暴雨傾盆,密如簾幕,雨點又大又急,打在手上都肌膚生疼,人若站在雨中,雙目簡直難以視物。
密集的雨水像一道銀色的水簾一樣,彷彿將天地連線在了一起。
暴雨下了兩個多小時後便小了些,但是隨著牛吼般的聲音,四下匯聚的山洪又在山腳下咆哮碰撞著,激流混濁,夾雜著碎石、倒木奮力掙扎著,向遠處瀉去。
夏雪早早在山洪到來之前就率兵趕到一條山間小河邊,登上河邊長滿林木的高地上隱蔽了起來。這條小河夏雪經過詢問斥候,是隋軍援兵必經之路。
平時這條山間小河人們捲起褲腳,涉水便可透過。但現在卻是另一副情形,水聲如雷,水面比平時高了不至三尺,水流奔速驚人。
夏雪知道這樣的山洪難以預測,來的快,去的也快,說不定到了半夜,水勢便突然下降,又或者半夜時突然水勢大漲。為了避免水漫金山,她將營盤紮在林後高處。
黎明時分,雨在一個小時前已經停了,又經過一個小時的瀉洪,現在山下流經的水流不是很深了。
夏雪要求唐軍注意隱蔽,隋軍可能要來了。
山間小河的水勢已經降低減緩,不久後,對面林中果然出現了隋軍的身影。
第一次領兵打仗,看到敵人後夏雪心臟不聽話地狂跳起來。
十幾個隋軍站在岸邊觀察了一陣,然後涉水過河,又往林中窺探了一番,沒有發現異常。然後對河對岸呼嘯招喚,頃刻間密密麻麻的隋軍出現了,拿著長槍、鋼刀爭先恐後地衝了過來。
夏雪身邊的唐軍副將看到大批隋軍援兵正在渡河,低聲對夏雪建議道:“長孫姑娘,現在趁敵軍正在渡河時候,主力部隊還沒有過河,我們以多勝少,半渡擊殺,可以很快擊退他們!”
他以為夏雪肯定會同意,因為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也是兵書中常用的戰術計策,不過令他出乎意料的是夏雪竟然搖了搖頭,沒有采納他的建議。心中不由有些鄙視這個不懂兵法的小姑娘,難道她想學宋襄公“蠢豬式的仁義。
春秋戰國時期,泓水之戰中,楚軍開始渡泓水河,向宋軍衝殺過來。宋襄公的大將目夷建議道:“楚兵多,我軍少,趁他們尚未全部渡河和正在渡河之機消滅他們。” 宋襄公卻說,“我們號稱仁義之師,怎麼能趁人家渡河攻打呢?”楚軍過了河,陣型混亂,開始在岸邊佈陣,目夷又建議道:“趁楚軍尚未排好佇列,陣腳未穩,現在是進攻的好時機。”宋襄公又搖頭道:“偷襲不是君子風度,等他們列好陣我們再進攻。”最後結果是,楚軍大敗宋軍,宋襄公也被楚兵射傷了大腿差點送命。
唐軍副將以為夏雪也想學習宋襄公的“仁義道義”和“君子風度”。
夏雪也沒有解釋,等大約二千多名隋軍剛剛渡過河後,她把手一揮,下令出擊。一陣戰鼓聲響,夏雪率領著二千唐軍從密林深處吶喊著衝了出來,揮舞著刀槍迎上了隋軍援兵,二千對二千,勢均力敵,人數並不佔優勢。
唐軍副將看到夏雪竟然不以多打少,而好像公平決鬥一樣,只派出勢均力敵的人數,不由搖了搖頭長嘆一聲,他已經預感到這場戰鬥肯定和宋襄公的泓水之戰一樣最後以慘敗告終。
但兩軍一交戰後,唐軍副將卻驚訝地發現,剛剛度過河的隋軍士兵好像不堪一擊一般,頃刻間就被唐軍砍倒了一片,幾乎是一邊倒的潰敗。
唐軍副將不明就裡,只以為“小仙女”夏雪擁有什麼詭異的魔法。
其實,夏雪知道這倒不是唐軍比隋軍的武力高明多少,而是秋冬季節山洪暴發後河水奇寒無比。那水看著不深,河面也不甚寬,好像看著毫無兇險,實則比烈火還要可怕。就算是最強壯的大漢在這水中站上一刻鐘,雙腿就要麻木的再無知覺。從這奇寒無比的山洪流水中勉強度過河,戰鬥力可想而知。
這個秘密是夏雪昨晚發現的,她昨夜本想玩個水淹七軍。在上游設堵,只是當時水勢太急,她帶了些兵去上游想堵水,不過大石塊扔進水裡很快就被捲走了。
她正鬱悶時候,發現有幾個兵在淺水邊站了一會兒就動彈不得了,幸虧發現的早急讓人把他們拖了出來。夏雪把手伸進河水中一試,這才發現秋冬時節這裡的山洪流水奇寒無比,新的發現讓夏雪靈光一閃,一個新的作戰方案悄然在大腦中形成。
一個精明的將領就要善於發現,並且善於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東西。夏雪發現設堵洩洪“水淹七軍”不可取,但是水流奇寒。剛從水裡走出來的人雙腿麻木,半天行動不利索,這就是新的可利用的寶貴戰機,於是急急趕回,對軍隊重新做了一番部署。
這也是她沒有聽從唐軍副將“半渡而擊”建議的原因,她當然深知“兵者詭道”、“兵不厭詐”的道理,更不是奉行宋襄公“蠢豬式的君子仁義”,她的目標不是擊退敵人,而是全殲敵軍。
她希望的就是利用自己發現的這個秘密儘可能多的消滅敵人有生力量,所以,當然不會“半渡而擊”嚇退敵軍,而是故意放更多敵軍渡過河後才全面出擊。
剛剛過河的隋軍因雙腿凍得麻木,行動僵直,缺乏戰力,而水中的隋軍還未發覺癥結所在,拼命地想淌過河來支援戰友,渡過河的隋軍已經超過了三千人,河流中站滿了人仍在急急跋涉,湧上岸的雙腿凍得麻木的隋軍和行動靈活、體力佔優的唐軍作戰,已陷入一邊倒的頹勢。
激戰中,上游林中忽然又衝出一隊唐兵,只在遠處以弓箭向水中的活靶子射個不停。那些尚在水中、雙腿凍得麻木的隋軍想躲避都困難,紛紛中箭倒入奇寒無比的河水中。水流湍急,流淌出的鮮血和翻倒在水裡的隋軍屍體頃刻間就被捲走了。眼見戰況不利,想要涉水退回對岸的隋軍這一來也沒了退路。
河對岸的帶隊隋將現在身邊只剩下五百多人了,見此情景他情知應該壯士斷腕,果斷地率領剩餘的五百名隋軍立即後撤,退回凌霄關去。可是已經過河的是凌霄關中的全部主力呀,如果失去了這些戰士,就算回到凌霄關又如何?凌霄關又沒有劍門關那麼險峻,沒有了主力怎麼守得住啊?
但是現在的情形把這五百多人全填上去也不過是送死而已,隋將進退兩難,最後終於發出一聲絕望的大吼,準備棄了過河計程車兵立即撤回凌霄關。可惜,他覺悟的太晚了,戰事剛剛打響,夏雪就悄悄派出一支一千人的唐軍隊伍繞到下游過河,截住了他們的退路。
山間小河變成了死亡之地,身陷險地孤立無援的隋軍援兵,要麼投降,要麼葬送在這條小河裡,全軍覆沒。
夏雪藉著勝利的餘威,又一舉拿下了空虛的凌霄關。而凌霄關上的隋軍守將直至夏雪率領的唐軍從天而降,才知道自已派出的五千援兵已經全軍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