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廣武拉不下這個臉來。
陳氏說道:“五爺,家裡的學堂哪裡有京城的好?再者,我準備明年送雁兒去女學唸書。”
孟廣武看著臉色平靜的陳氏,心裡打了個突:“若是祖父不給我安排差事,而是執意要我回老家怎麼辦?”
“不會的。為了阿偉他們的前程,祖父一定會讓你留下的。”
可惜事與願違,孟廣武與陳氏帶著孩子去求了孟尚書,他也沒鬆口讓其留下來。
不過,孟尚書跟孟廣武說給他謀了個教俞的缺,而那地方禮他們老家三百多里遠。
對於這個結果,孟廣武不僅沒有歡喜,反而很傷心。這表明孟尚書早料定他考不上,若不然也不會早早給他謀缺了。
陳氏也是一臉沉重。
回到臥房,陳氏將身邊服侍的人都打發了,然後與孟廣武說道:“五爺,我跟孩子留在京城,就不跟你去任上了。”
孟廣武震驚得不行,他再沒想到陳氏竟然不想跟他走:“真是為了阿偉他們?還是為了其他?”
耿氏當初的汙衊,給陳氏落下了很重的陰影,所以孟廣武的話,她不由多想了。
陳氏沉著臉問道:“不知道五爺這話是什麼意思?”
孟廣武嘲諷道:“真是為了孩子不願跟我赴任?我看你是捨不得那兩個鋪子吧?”自開了鋪子以後,陳氏對他的態度就越來越冷淡。夫妻感情,也沒以前好了。
見不是自己所想的那般,陳氏神色也緩和下來了:“我開鋪子,也是為了孩子們。手頭有錢,以後阿偉他們婚嫁我們也能置辦體面的聘禮跟嫁妝。”
孟廣武心裡很不是滋味:“這麼說,在你心中,錢比我這個丈夫還重要?”
陳氏不知道為什麼孟廣武跟她在這事上較勁,不過她也沒說賺錢是為了孩子跟這個家,只是道:“在我沒開鋪子之前,雁兒想吃個百味齋的蜜餞,也只能去三嫂那兒才能吃上。”百味齋的糕點蜜餞非常好吃,價錢自然也不便宜。一盒半斤不到的蜜餞,得要五兩銀子。那時候陳氏陪嫁的產業一年也才兩百兩左右的收息,哪捨得買這玩意。
孟廣武明白陳氏話裡的意思:“我以後當差了,能賺錢養家?”
陳氏算了一筆賬:“教俞一年俸祿合起來也就一百來兩銀子,加上其他雜七雜八最多兩百兩了。阿偉他們兄妹三人上學,每年束脩就不下一百兩。”孩子唸書,筆墨紙硯就是一筆很大的花銷。另外,一家人的吃穿住行這些都要花錢,兩百兩銀子夠幹什麼用。更不要說,孟廣武還要養著耿氏。
而母子五人住在京城,除了小廚房的花銷是她自己掏錢其他都是公中出。兩個鋪子每年的利潤,她都可以存下來。
知道陳氏不打算跟孟廣武去外任,如惠說道:“錢以後慢慢可以賺,可若是夫妻若出問題,以後想補救可不容易。”
陳氏說道:“三嫂,對我來說孩子的前程跟鋪子更重要。”至於孟廣武,對她來說真不重要。
聽了這話,如惠就知道陳氏已經沒將孟廣武放在心裡了。
陳氏轉移了話題,說道:“三嫂,我手裡存了些錢,可不知道是該置鋪子還是買田產?”兩個鋪子就足夠她忙乎的,不能再開第三家了。
如惠笑著道:“這可不是你想買,就能買得到的。”不是碰到事急用錢的主家根本不會賣鋪子田產,想買,也得看運氣。
數日之後,孟廣武帶著妾室李姨娘赴了外任。
兩個月後,陳氏就得了李姨娘的口信,說耿氏過去了。一到那邊,耿氏就擺著老太太的派頭。
知道耿氏投奔孟廣武,陳氏很是慶幸自己沒跟著去。去那邊沒兩月就帶著孩子回京,太沒面子了。
陳氏沒刻意隱瞞這訊息,很快孟家的人都知道了此事。
孟苒希知道有些著惱:“五弟真是糊塗。每年給養老銀子就行,幹嘛還要帶她去任上?不行,這事我得告訴祖父去。”
結果,孟尚書壓根不管這事:“他要做孝子,隨他吧!”孟廣武都不在意自己的前程,他又何必再費心思。
孟苒希嘆了一口氣,也將此事放下了。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書客居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