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在中原廣為流傳,從此十萬大山也成了汕州的代名詞。
汕州位於大奉最南邊,境內有著大奉著名的嘯南關,歷代名將都在這裡留有身影,如今鎮守在此的便是鎮南將軍公孫長風,
汕州境內多山,群山環繞,連綿不絕,因為山林密佈,空氣潮溼,這裡的山林常年都是雲霧瀰漫,瘴氣四溢。
若是有不瞭解當地地形的人貿然進入十萬大山,那十有八九是要沒命的,先不說迷路和瘴氣,就這山林裡的各種毒蟲野獸都夠你喝一壺的。
因為地形原因,也就造成了汕州偏安一隅的現象,在這裡中原文化傳播極少,除了公孫長風的白羽軍外,這裡幾乎看不到任何中原文明的身影。
就連汕州牧都是從當地有威望的土司中選舉產生,這些土司只需要每年定期上繳一定的貢品,不得罪殷都皇室,那幾乎不會有朝廷的人來打擾他們。
如今的汕州雖說比關外山越好上不少,但比起中原文化,還是相差甚多。
土司是汕州特有的稱呼,只有執掌一方,有權有勢的人才會被稱為土司,如今的汕州就有三個土司,分管騰蛇,衝鳴,交趾三個城市,而這三個城市也是汕州僅有的三座大城,如今的汕州牧便是交趾土司有舍。
之前寧楓遊離大奉的時候就給家裡寫信說了汕州的情況,用髒亂差形容毫不過分,這裡的百姓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因為山林眾多,能耕種的土地極少,而這些土地或多或少都被當地土司佔有,百姓只能靠租賃土司土地生存。
因為人多地少,汕州經常會發生百姓叛亂的情況,不過,這些叛亂大部分是以土司的勝利告終,那些失敗的人會永遠失去生命,他們的家人也會淪為奴隸,稱為可以貿易的物件。
如今的汕州,也是大奉唯一一個還有奴隸存在的州。
順著湘江而下,穿過嶺南山,就來到了汕州地域。
時間來到五月份,南方的五月溫度已經開始回暖,空氣又熱又潮,寧小川等人作為北方人,突然來到如此悶熱潮溼的汕州,顯得格外難受,虞兮檸一邊擦著臉上的汗珠一邊感慨道,“這地方怎麼這麼熱啊。”
寧小川他們作為修武之人,還能運氣阻隔溼氣,但是馬車裡的素素和九九就沒這麼好運了,剛翻過嶺南山的時候,兩人就開始嘔吐,發燒,各種不適,後來還是參離給了兩人吃了一種獨特的藥丸,這種症狀才得以好轉。
用參離的話來說就是,這裡氣候潮溼,一些初來乍到的但又身體不好的人很容易出現這種情況,在他們苗疆每年來往的中原商販較多,也會出現這種情況。
於是,他們族人便製作了這種藥丸,專門對付這種突發狀況。
也許是吃人嘴短,拿人手短,自從吃了參離的藥丸後,九九和素素對參離的態度也是緩和了不少,雖說不至於是敞開心扉,但也不像之前那樣冰冷如山。
寧小川看著眼前密密麻麻的山峰,默默嘆氣,“這地方若是沒有當地人指引,咱們怕是走不到東越巫門就得沒啊。”
“這東越巫門到底什麼來路啊,我這還是第一次聽說?”參離看著來之前買的地圖,一頭霧水的說道。
此時馬車上的孔真玄開口道,“東越巫門是汕州一群不滿土司統治的修武者組建的門派,至今也有三百多年曆史,起初的東越巫門致力於推翻土司統治,將汕州變成沒有土司的汕州。
然而大奉封汕州土司為州牧,那麼反對土司就是反對朝廷,幾次交戰無果被大奉軍隊干涉後,東越巫門也不在反抗土司,而是慢慢發展成為一個地方宗門勢力,和這些土司分庭抗禮。
隨著土司對百姓的壓榨越來越嚴重,東越巫門的發展也是越來越快,時至今日,已經稱為足以讓汕州土司頭疼的大勢力。”
寧小川聽到後,沉眉說道,“在大奉的地界,有這麼一個荒蠻之地,實在是讓人意外。”
東越巫門就是汕州的武學宗門,門中的修武者大多都是汕州本地武者,就像苗疆修武以毒為輔一樣,他們的修煉則以巫術為輔。
智鳴大師口中的“陰溝地魄鎖人魂”說的正是汕州的巫蠱之術。
汕州在古時並不屬於大奉,而是在越王的管理之下,自從越王北伐失敗,含恨去世之後,汕州當地的土司看到大奉兵強馬壯,知道自己不是對手,於是在大奉軍隊南征,大軍壓境之時,選擇了投降。
正是因為這個投降讓那些想著以十萬大山作為依靠繼續和大奉周旋的胥家子孫徹底絕望,無奈之下遠遁山越之地。
而大奉則在十萬大山的最南邊修築了嘯南關,嘯南關的修建也讓汕州徹底成為大奉版圖的一部分。
雖說這些土司投降了大奉,但是因為汕州位置過於特殊,導致中原文化難以滲入,就使得汕州並沒怎麼受到中原文化的影響,當然了,這其中也包括中原武道。
這也就導致了他們本地的修武者並沒有像中原武者那樣以真氣禦敵,而是保留了他們的巫蠱之術。
東越巫門之所以叫做巫門,也和他們修煉巫術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