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回到山溝當富豪> 第三十三章:鎮長李志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十三章:鎮長李志 (2 / 2)

“馬林縣,金門大橋過去。”

“那你一定去過索諾瑪縣和納帕縣,這兩個地方盛產葡萄酒。”

“去過。馬林縣就挨著索諾瑪縣……”馬林縣在國內不怎麼出名,卻是舊金山最多富豪的居住地。無論郊外還是灣區,馬林縣的房子都貴的嚇人。

“這些年我一直研究外國有名的農業地區。青山鎮地理位置和環境都不差……我這裡有一個不太成熟的想法,之前到市裡開會,市裡領導也很支援我的想法。但是我個人,心裡頭沒底。”李志捏著下巴,似乎進入到思考的狀態:“現在的年輕人很少願意待在農村,就是我們這輩的人,也更願意拿固定工資,到外面打工。青山鎮也是一樣。我去年做過一個統計……”

青山鎮是一個大鎮,全鎮幅員面積160平方公里,轄16個行政村和一個街道社群,總人口將近6萬人。

“青山鎮戶口人數5.75萬的樣子,老人佔百分之十左右。常年在外地打工的人口,大概是六千左右。另外除了種地還有其它工作的人,大概1.3萬。如果沒什麼改變,青山鎮的人口會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到城市居住。這幾年,越來越多的農田出現無人耕作的現象,更別說是山地了。很多村子的山地基本上荒廢著,比如你們清水村。我之前向市領導提出農業資源整合,發展青山鎮特色農業的報告,得到了批准……”

葉宸只管聽著,他知道李志還沒有說到重點。

“今天會議只講了青山鎮綠色農村試點。你也知道,我們這裡的農田很多是東一塊西一塊,每戶人家不少於2.5畝的農田和5畝山地,這個統計還不算你們清水村。每戶人家有2.5畝田地,但是單塊的田地,有一畝就算很大的了。2.5畝田地通常分散的很遠,五分田,三分田,一分田,甚至幾厘田……今天會你也聽到了,發展特色產品農業,20畝連成一片就能申請綠色農業補貼。如此一來,不需要我們做太多工作應該就能起到土地整合的作用,大家也能相互合作,置換田地,合併發展。形成規模化……”

“這是第一步。第二步招商引資,引入合作資金和代理商人,農村要發展,緊靠政府資助遠遠不夠……”

“大伯,您說的太遠,聽不明白。”葉宸打斷了李志的話,他再這麼扯下去,飯菜都涼了。

“我的意思,在青山鎮形成一個有機綠色產業鏈。但如何將這個產業鏈做大做強……”

葉宸的面部表情有些僵硬。在美國,葉宸只是一個不大農場裡的小員工,頂天了說好聽一些叫園區經理。葉宸擁有的資金也不雄厚,自認為沒這個本事。

“蒙山地區的氣候得天獨厚,非常適合種茶。蒙山也有數百年的茶葉種植歷史。雖然近幾年才發展出規模,卻已經獲得市場認可和口碑。去年蓉城洪川的茶葉博覽會,崇明茶廠的竹葉青獲得銀獎,清江茶廠和富康茶廠得到優秀獎。青山鎮三個廠參加博覽會,都得了獎,很能證明蒙山水土的優秀。”

“所以?”

“國內茶葉雜亂無章。不是內行根本弄不清楚……比如竹葉青茶,十幾塊錢的有,幾十塊錢的也有,甚至一千多塊的。還有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既是地區茶葉又好像品牌,其中有好有壞,外行人很難區分。如果經營茶葉和經營葡萄酒一樣,拉菲,路易十三、羅曼蒂克?”

“羅曼尼康帝。”

“對,就是這個。我想在青山鎮打造獨具一格的茶葉品牌,而不是以茶葉種類劃分。比如崇明茶廠,崇明兩個字就是品牌。清江茶廠……或者什麼什麼茶莊,讓人一看到就知道是好茶。我是想,有沒有可能讓青山鎮茶葉走出一條不一樣的道路。就好像法國波爾多、勃良第,美國納帕谷、索諾瑪,澳大利亞獵人谷、巴羅薩谷等等。”

“這個,以後再談,先吃點東西,菜都涼了。”葉宸不想打消了李志的積極性,這個想法倒是挺好。

仿效葡萄酒行業成熟的那套,打造‘個性’品牌。再整理出一套系統的茶葉評分標準,最好是得到大眾權威的認可……或許,茶葉行業也能出現一些如‘拉菲’‘羅曼尼康帝’等等一些家喻戶曉的奢侈品牌。

中國十大名茶,碧螺春、信陽毛尖、西湖龍井、武夷山岩茶……太出名了,不信可以天貓淘寶搜尋一下,多得你的眼花繚亂。特別是很多不懂茶但喜歡喝茶的人,更是隻能看價格下單。買回來喝了或者送人,到底值不值,是不是好茶,根本不清楚。

李志的想法很好,蒙山如果換成蒙頂山,說不定真能發展出一些牛逼哄哄的茶品出來。但這裡是蒙山,茶行業裡粉粉嫩嫩的萌新一枚。

葉宸很清楚自己的幾斤幾兩,李志的難題他解決不了。這是產區底蘊的問題。

蒙山有幾百年種茶歷史,誰知道。出過什麼好茶,沒有記載。

要發展處品牌,產區很重要。

不是大眾認可的產區,要打出廠家抬頭的茶葉品牌,卻不是想象中那麼簡單。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