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長寧區,一處共享辦公空間。
週一的一早,孫晗準時來到了公司,身處共享小鎮裡的一間還算開闊的辦公室,這裡算是一個擁有十多名員工的新辦事處。外企背景,這也是在國內開設的第一間分公司。所以這十多名員工裡還包括了幾位澳大利亞、美國、新加坡、香港、臺灣等分公司外派協助的同事,而上海本土其他幾位新招聘入職的員工,幾乎全都是海歸,可想而知這種多元化的環境,對孫晗來說,彷彿與在澳洲工作時大同小異,這點也的確是孫晗選擇這裡作為回國後第一份工作的原因之一。
公司算是兩條業務主線,校內課和校外課。校內課主要是與國際校合作入校的科技和程式設計方向選修課,而校外課就是指研學和營地專案了。入職之初先經歷了簡單的內部熟悉、同事介紹、企業文化、還有員工制度和其他福利等等的簡介後,便直接進入了上手工作的環節。上海分公司暫時只有一位代管負責人,來自香港分公司的Joh
,這也是孫晗的直接彙報物件之一,作為研學總監,換言之也算是專案總,孫晗的另一位彙報物件則是澳洲總部負責全球業務的副總Sofia。
外企的工作流程、推進程序,的確與國內大多其他企業不同,也可能是這家外企真的很不同。孫晗沒想到的是,入職後拿到的工作日程大綱,竟然緊接著連續的2個月裡,全部是培訓,每天朝九晚五點半的工作時間,或是與澳洲總部連線進行遠端教學,或是與幾位外派員工分別溝通學習專案內容,後續還要登入公司系統去完成各項習題。
這樣的安排,孫晗當下的第一感覺就是彷彿穿越回到了澳洲讀書時候,另外也覺得有一絲教授小白的意味。可公司招聘的這些員工裡,也沒有小白啊。初回國面對新的工作,自然需要新的適應週期,既來之則安之吧,這也是孫晗自己告誡自己的一句。
中午時分,果然收到了張嵐的微信,自然是來關切第一天的入職。彼此簡單聊了幾句,不想Alex的資訊也悄然而至。
Alex:“怎麼樣?入職了沒?”
孫晗:“你千里眼啊簡直,第一天入職今天。”
Alex發了個嘿嘿的表情,“去哪裡了?”
孫晗:“上海一家外企。你還在北京了吧?”
Alex:“嗯,晚上有空電話嗎?好久不見。”
孫晗:“那晚上聊啦。我這午休短哈。”
Alex發來了個摸頭的表情,“嗯嗯”了一句做了結束語。
正式的培訓將從入職第二天開始,這入職第一天的下午,與Joh
溝通後,孫晗便開始了市場調研和競品分析的工作。已有著多年的研學業內經驗,這做好產品的第一步,必不可少。雖然兩位負責市場端的負責人,女生叫Summe
負責上海本地、男生叫Ch
is負責華東其他地區,也在同步進行著類似的調研分析工作,但孫晗始終覺得,內容端和市場端,做看似類似的事情,其實著眼點並不相同。
正如孫晗跟Joh
反饋的那樣,市場端多看重資料,從資料中抽絲剝繭,考慮客戶畫像、考慮定價、考慮市場佔比等等,而孫晗這個研學總監,更類似產品加運營端的負責人,更需從內容出發,綜合考慮上游資源的引入,和下游客戶的喜好,考慮內容上的差異化,思考自家產品的亮點和突破點。
電腦螢幕上,看似簡單的Excel表格,分好了欄目,孫晗一邊利用關鍵字搜尋,也查詢瀏覽著相關的各種業內白皮書或者調研資料,還有其他知名品牌的類似主題的產品,分析後錄入表格中對應的欄目裡......從下午一直做到下班回家後,彷彿打了雞血一般,直到微信短促的一聲,Alex的對話方塊冒出簡單的一句“So
y臨時外務,回聊啦。”不知道到底是在期待著什麼,孫晗沒有回覆,也許本就不需要回復的。
上海公司裡。
入職的第二天,培訓正式開始了。開場便是與澳洲總部副總Sofia,透過Zoom的連線。第一次培訓算是綜合性質,代管負責人Joh
&nme
和Ch
is兩部市場部的負責人,還有負責校內課專案的Eva
都要一起參加。培訓進行的同時,辦公室後側的幾位暫駐外派員工,也在各自梳理特色產品的資訊,準備相關的後續內容。從電腦投屏上響起Sofia招呼的一句“Hello guys, how a
e you today.”這第一場培訓結束時,竟已接近了中午。
公司所在大廈的負一層餐廳。
&n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