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此以往,身體怎麼可能會不強?
杜淮山算是徹底明白,駱宗文為何這麼厲害,先不談他的武學、妖鬼之力融合水平有多高,光是這份訓練細節,就比常人強百倍!
飯後。
駱宗文坐在椅子上,一邊閉目養神,一邊揉按著上腹部:“臍上四寸,及旁開兩寸,乃中脘、梁門;犢鼻下三寸,脛骨外一橫指處,是為足三里,分別揉按,可生髮胃氣,運化水谷精微。”
這是中醫穴位的按摩手法。
刺激消化。
中醫跟傳武一樣,也是經常被網友拿來噴的點。
畢竟現代科學一直沒有證明出中醫經脈血絡的存在。
但杜淮山卻覺得,中醫既然能流傳這麼久,肯定是有用的,就比如推拿、按摩,以及針灸治療,都是他親身體驗,並覺得很有效的方法。
看來“醫武不分家”是真的。
正如現代搏擊,需要配備教練以及康復師,古代民國的武術家們,也都是半個老中醫。
但駱宗文還並非全按照傳統中醫來調理身體。
中醫講究“食後勿大動”,意思是吃完飯,忌諱劇烈運動。
但在運動訓練學上,一直有“訓練前餐”的概念,畢竟空著肚子鍛鍊,不但狀態不佳,還很容易低血糖、噁心、昏迷,產生危險。
“差不多該訓練了。”
眼見時候差不多,駱宗文忽然睜開眼,起身。
杜淮山點點頭,他嚴格按照對方的要求,細嚼慢嚥,加上吃的並不多,又推按穴位,此時肚子裡的食物基本已消化了大半。
還是三樓。
但這一次是休息室對面的屋子。
推開門,三百多平的長方體房間,左側的牆上掛著各種冷兵器、鎧甲,還有訓練的金屬樁,右側則是連著金屬鎖鏈,旁邊還有臺機器。
“孩子,怎麼樣,對我這幾套訓練方法,還適應麼?”
走進訓練室,駱宗文忽然笑著開口。
“適應,駱教官的訓練,非常注重細節!”
杜淮山這句話並非恭維。
駱宗文的訓練方法很符合科學。
注重拉伸、休息,及飲食。
實際上,肌肉的生長,就是透過訓練撕裂,休息癒合,蛋白質生長合成,才完成由小變大的。
所以。
很多訓練老手都強調,刻苦鍛鍊很重要,但休息和飲食,更重要!
聽到“細節”這個詞,駱宗文竟難得地點了點頭,“你的觀察力及悟性,是我從武多年,所見極高。”
杜淮山還遠不知這句話的份量。
倘若在場有第三人,能見駱老如此誇讚一個人,不知道會震驚成什麼樣兒!
“沒錯,天下大事,必做於細。”
說話間,駱宗文帶著杜淮山來到牆邊,將鐵鏈鎖在他脖頸、手臂、腳踝的位置,“正骨拉伸,食飯揉腹,都是從內壯身,接下來,我訓練的方法,是從外,可能……會有一點兒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