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尉大人,這邊請!”
何雲華再次熱情地引導著崇禎一行人往村子裡走。
不過,這次因為是崇禎主動前來,村落之中並沒有其他青壯在,甚至連村中的老人婦女都明顯少了很多。
崇禎問過兩句,那些人都是隨著家裡一起下地幹活去了。
當官的誘惑,對於這些數代都是農民的村民吸引力相當強大,在之前崇禎下旨,寫明這次春耕的量,將會直接影響第二波農令的選拔之後,原本就辛勤的百姓,更是將一切能夠用上的人力都用了上去。
如今的農田之中,甚至有五歲孩童與七十老人一同在田中耕作的奇景。
當然,對於百姓們來說,這樣的行為倒也不會虧,耕耘自己的田,而且還有著太祖保佑能夠產量翻倍,辛苦一點能夠得到的收穫也肯定不會小。
“何村令,本村農令在哪忙呢?”
崇禎此來,主要就是看看農令的工作情況,前來長河村,便是因為何雲華當真能力不錯,而且村子裡出的這個農令也相當努力,表現在農令中稱得上前十。
“校尉大人,楊農令,應該正在北面坡後邊的那塊農田上指導吧。昨天就聽說那邊的幾戶人家趕進度,耕耘太淺,對莊稼不好。所以今天一大早楊農令就往那邊去了。”
上一次來的時候,何雲華口中還是一口一個楊春生,現在稱呼起來就都是楊農令。
在品級上,農令們當下並沒有立刻確立為九品官員,而是以代九品的身份任職,等考核期滿,符合要求之後,才能提升為與村令村尉相同的九品官員。
理論上來說,村令村尉現在都是官,但是農令現在只是暫代官員的幹吏,但是,實際之中,村令們基本都已經把農令當做與自身平級的官員來對待了。
“哦?你們村也有人在春耕上弄虛作假呢?”
崇禎看到的案牘之中,關於這一點的記載不在少數,而且他也專門下達政令,要求村令農令嚴加管制這一點,凡是不合格的農田,都要加深耕耘。
長河村的報告,他也專門調出來看過,自然是知道的。
但是當下假借鄉間巡查軍校尉的身份,崇禎自然得這樣關心一句。
一說起這個,何雲華明顯感觸頗深,一拍大腿,嘆息感慨:
“可不是麼!也不知道他們怎麼想的,我都給他們強調了好幾次了,結果那些大片的田地還好說,互相看得到都知道收斂,但是邊邊角角的地方,老有人想偷奸耍滑!”
“校尉大人你是不知道,我們村村尾劉老三家、二狗家還有黑子家, 他們的地都在些邊邊角角的地方,這都是抓住第三次了,就他們最愛耍滑頭!”
每個村子,總有些不上進甚至腦抽的人,現在正好是走在路上閒聊,何雲華便講起了這幾個人的事兒。
其中劉老三和黑子家的都是貫來如此,吃了不知道多少虧也不知道改;二狗其實都聽勤懇,但是農令的事兒讓他心動了,外加正好他的田也和那兩家挨著,看著別人偷奸耍滑,這次沒忍住,就也偷了懶。
講到這裡,何雲華還痛心疾首地整了段農事上的諺語:
“他們啊,真的是忘了本了,田地才是農家人安身活命的根本。春耕深一寸,可頂一遍糞。春耕春耕不肯忙,秋後臉餓黃。現在偷奸耍滑,就算漫過了我們這些村官,到時候等秋收的時候,產多產少還不是清清楚楚?”
這些東西,崇禎可沒聽過,乍一聽來,清楚明瞭還生動有趣,也讓崇禎耳目一新,不由對何雲華問道:
“哦?何村令,你還懂農事?”
“沒有沒有,就是跟著村子裡學了幾句俗話諺語而已,當不得誇讚。”
“那也不錯了,下到村落,還知道繼續學習,是個好樣的。”
“哈哈哈哈,校尉大人繆讚了,我這也就是......”
一邊聊著,一行人已經來到了村令村尉居住辦公之地,到了地方之後,崇禎衝著身後的親衛一揮手,親衛們立刻將攜帶的肉食拿了出來。
上次是何雲華請他們吃了,順便講了很多村令的事情;這次,崇禎回請,準備順便仔細聊聊農令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