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明宮,延英殿內,昭宗接到孫揆的上書,虛驚之後的心情甚感欣慰。
原來,楊守亮率領三萬軍民出子午道,經過長安城。
嚇的長安城一片驚亂,以為楊守亮突襲進攻長安城,但楊守亮只是走過的北去。
楊守亮何嘗不想進攻長安城掠奪洩恨,但他率領的三萬人口,大多數不情願去往河東,進攻長安城掠奪,後果軍力失控的散奔不回。
還有潼關軍距離不遠,楊守亮害怕韓建發兵過來阻擊。
事實上,韓建做不到出兵阻擊楊守亮北上。
韓建的大軍分成三部分,兩萬兵去往興元府,一萬兵鎮守老巢。
韓建親率兩萬兵,駐紮商州商洛縣的武關,等候均州軍力參與漢中戰爭,伺機進奪均州。
潼關軍斥候打探,陸續回報均州兵力未見調動,城門盤查嚴格。
韓建猶豫不決,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潼關地盤屬於四戰之地,一旦兵力折損過多,自身陷入危機。
韓建藏兵武關,打算奇兵出擊速戰速決,如果進攻均州陷入圍城消耗戰,韓建耗不起,他的大軍不能久離老巢。
最終,韓建遺憾的退兵作罷。
......
孫揆的上書,昭宗欣慰,雖然楊守亮和楊復恭沒能伏誅,但畢竟獲得了興元府,這是一個收管地方的良好開端。
更可喜的是孫揆的三萬軍,變成了五萬軍力。
孫揆稟告李順節的事情,昭宗的看法中庸,李順節能否奪取夔州,對於朝廷沒有影響。
不日,孫揆讓兩萬朝廷軍力返回長安,留一萬軍力鎮守興元府。
兩萬軍抵達長安,李順節和王建肇的上書,同日到了昭宗手中。
看了上書,昭宗彷彿吞下一隻蒼蠅,多日的好心情被破壞。
李順節不僅收管夔州歸州,還吞併了武泰節度使治下,指使王建肇索求巴東節度使,分明目無君上的逆賊,活脫脫的第二個李茂貞。
壓抑了煩惱情緒,昭宗只宣來了杜讓能商議。
杜讓能道:“李順節有大功,朝廷應該重賞,臣以為武泰節度使乃逆賊出身,就算不被李順節兼併,早晚還會反叛。”
昭宗點頭,道:“朕明白,只是如何回覆舉薦?”
“李順節鎮江節度使,應當拒絕改成巴東節度使,李順節討逆有功,陛下賜封郡王加恩不為過,不如封為巴東郡王。”杜讓能道。
昭宗點頭,又道:“朕擔心,李順節歸來,成為第二個李茂貞。”
杜讓能說道:“陛下可諭旨詢問李順節心意,是留鎮夔州,還是回來朝廷,告知若不願歸,朝廷另任天威軍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