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金輪法王的武學總體上還是以佛家武學為主,但是在其中,也的確有逍遙派武學的影子。
比如他的龍象波若功的雛形,裡面就有一些是得到了逍遙派武學傳承的影響。
除了金輪法王,蘇紫煙重點關注的是張三丰年輕時期的成長經歷。
老年張三丰的經歷已經被蓉兒給探查的清清楚楚,他所關注的是張三丰少年時期一直到九十歲這段時間。
同時,也受蓉兒所託,要她重點了解張三丰和郭襄之間的感情過往……
嗯,蘇紫煙自己也挺感興趣的。
於是呢,在追溯金輪法王過往以後呢,她就將張三丰作為重點的觀察物件,從對方小時候開始觀察。
歷史上的張三丰是個什麼形象,蘇紫煙不知道。
僅從武俠測進行觀察的話,蘇紫煙不得不承認:這是個武學奇才,只能用“驚才絕豔”這種看起來就高階大氣上檔次的詞彙來形容。
而且,他的才華,不僅僅只體現在武學這一個方面。
少年時期的張三丰家中貧困,不得不入少林寺為俗家弟子,混個肚兒圓。
才幾歲大的張三丰就表現出非同尋常的敏銳,剛進入入少林寺,他就直接保住了覺遠的大腿,其他和尚見此情景,紛紛大笑不已,覺得這小孩子有趣,就乾脆安排張三丰給覺遠做了弟子。
覺遠也覺得和張三丰很有緣分,就收下了這個弟子。
如果在此處觀察的是蓉兒,她大機率可能會過去,問小張三丰:“姐姐問你,你為什麼會選擇這個和尚做師傅啊?”
但是蘇紫煙沒有。
懂一點心理學的她,知道對於這個年齡的小孩子來說,很多看似不起眼的小事,都會影響這個孩子的一生。
此時的張三丰,孤苦無依,只能自己辛苦求存,如果在這個時候,他的面前出現了一個溫柔漂亮的大姐姐,和他聊上幾句,那麼就會有一定機率,會在這個心中悽惶不安的小孩子心中留下一些印象。
也就有機率會對他日後的人生觀、審美觀乃至於擇偶標準等產生一些未知的影響。
但蘇紫煙同樣也很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
於是,等到幼年張三丰進入夢鄉的時候,她以靈魂魔法構築了一個夢境,將張三丰拉入其中。
夢境中,還原了白天幼年張三丰拜師的場景,同時,也能夠聽到張三丰的心聲。
當只有五六歲的張三丰被父母帶著送到了少林寺的時候,小張三丰心裡是非常絕望的,他心裡只不斷重複一句:“爹孃不要我了、爹孃不要我了。”
但是嘴裡卻沒有哪怕一句懇求。
當父母走後,張三丰面對一群看起來慈眉善目的和尚的時候,小張三丰的心裡是不安而且緊張的,他的內心獨白:“我以後也要當和尚麼?可我不想當和尚。”
當少林寺的和尚們正在討論該如何處置這個孩子、交給誰收為弟子的時候,小張三丰環視了一圈,發現了覺遠,他的內心獨白:“這個和尚看起來最好,跟著他一定不會被欺負。”
於是,他衝上去緊緊地抱住了覺遠的大腿,死活不鬆開。
當覺遠最終手下他為弟子的時候,張三丰內心獨白:“從此以後,我的性命就是師傅的,他便要我死,我也心甘情願了。”
脫離夢境,蘇紫煙嘆了一口氣,覺得張三丰的不俗,簡直是上天註定的。
五六歲的年紀,居然就能憑藉本能的判斷,自己挑選師傅,在自己有限的小小能力內,盡最大可能的掌握自己的人生。